二月天 > 历史军事 > 汉朝旧事 > 第35章 对策

第35章 对策(2 / 2)

说可以的,认为目前楚强汉弱,必须联合强援,否则没有活路。

自从张良追随刘邦以来,他对张良的话从来都是言听计从,可这次他却有些疑虑:这三个人能帮我打败项羽吗?彭越有点交情,可以搞定,但英布却很少有来往,他能效忠于我吗?要大用韩信,就必须把兵权全部交给他,万一他不听话怎么办?

张良看出了刘邦的疑虑,说道:如今楚强汉弱,只有先打倒最强大的敌人,才能继续走下一步。

看着张良坚定地眼神,刘邦最终下定决心,给第二个问题盖棺论定。

这个方案极其重要,它的实施最终奠定汉军胜利的基石。

彭越不必说,跟刘邦有交情,很好联络;韩信本来就是自家将军,也没问题。那么问题来了!

英布怎么办?怎么让他叛楚归汉?

谁都清楚,这不是一个容易的问题。楚强汉弱,再加上汉军新败,前途未卜,你要说服对方阵营的将领此时来归顺,决不是件容易的事,弄不好说客上门会有去无回。

刘邦环视众人问道:“谁可为寡人游说九江王?”

话音刚落,一个谒者(官名)应身而出,他叫随何,在汉军中并无名气。

大家见一个小小的谒者有这种勇气,不禁刮目相看。

刘邦很高兴,于是派他作为汉使出使九江王封地,并调二千名军士随他组团一起去忽悠。

说客是个很危险的工作,一旦游说失败,很容易就会呜呼哀哉掉。对方要翻起脸来,第一个便是拿使者开刀。

富贵险中求!

三个问题顺利解决,大会顺利闭幕。汉军整顿兵马,收集残卒。

不久,楚汉战争进入第二个阶段--相持。

随何率队出使英布驻地后,刘邦派出使者联络彭越。自己则回到荥阳。

刘邦前脚刚踏入荥阳汉宫,后脚就有人跟了进来。只见那人满脸泪水,踉踉跄跄的跑到刘邦面前,跪下来嚎啕大哭。

刘邦仔细一看,竟是老乡王陵。

“王兄,你这是为何?”

“汉王,汉王,您要为臣作主啊...”王陵脸色极为苍白。

刘邦一下子懵了,不知道如何是好?

“项羽小儿,将臣老母抓去,逼我投降,臣不从,老母为了断绝楚军的念想,伏剑而亡....呜呜呜...,可恨那项羽小儿竟然将老母遗骸鼎烹,可怜臣那老母...呜呜呜...臣与项羽誓不两立,求汉王与我做主啊!”王陵边哭边给给刘邦磕着响头。

刘邦赶紧将王陵扶了起来,说道:“贤兄放心,寡人发誓定当为兄报此深仇大恨,何况寡人老父弱妻也被他抓了去。只是我军新败,只能等待些时日,他日韩将军过来,再共谋讨伐大计。”

王陵捶胸顿足,王陵是个大孝子,好劝歹劝,才把他劝了回去。

望着王陵离开的背影,刘邦竟然有一丝欣喜:项羽兄弟,你又给寡人送来一个忠心不二的将军。

这里有必要介绍下王陵的母亲。

司马迁在楚汉相争这一段中记载有三个深明大义的老妇人,第一是陈婴的母亲,第二是救济韩信的漂母,第三就是王陵的母亲,

前两个老妇人在前文有介绍。

王陵(?-前181),沛县人,秦末大乱中,在南阳聚众数千人,曾经派兵帮助汉将王吸,薛欧去迎接太公,吕雉。而项羽则发兵阻击他们,将其母亲掳走,以此来要挟王陵归顺自己。

没想到王陵母亲却很有骨气,她对项羽的恐吓威胁毫不畏惧,甚至十分轻蔑。

她深知项羽的用意,为了不让项羽得逞,她立下死志。

但是她不能马上死,她在等待,她在忍耐。等王陵派使者前来探望她的时候,她知道最后的时机来了。于是,她对来使说道:“回去告诉我儿,汉王是仁厚长者,终会得到天下,我儿要一心一意跟随汉王,勿以我为念。”

说罢,向西连喊三声“陵儿”,拔剑自刎。

项羽得知后大怒,竟将王母遗骸丢到鼎里烹煮。

王陵母亲虽然年迈,却深明大义,为了防止儿子误入歧途,她威武不屈,宁愿舍弃生命亦在所不惜。

这是一种伟大的母爱,这需要巨大的勇气。

最新小说: 无耻女县令震惊朝野 朕就是万历帝 开局征服太子妃,成就至尊九千岁 谁给大明续命了? 大夏摄政王 大唐小兵 谍海青云 恶姐当家:只要脸皮厚顿顿都吃肉 大宋第一侯 无敌七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