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历史军事 > 汉朝旧事 > 第53章 杀功臣一

第53章 杀功臣一(2 / 2)

卢绾老弟能有今天的成就,与刘邦的信任是分不开的。

换句话说,刘邦之所以能那么信任他,是因为可以控制他。

最终,我们的推理指向了卢绾背后的身影--刘邦。

对,就是刘邦。

他无疑是整件事最大受益者,这也符合正常的分析。

你可能又会说,那可不一定,也许刘邦真的是念及当年的兄弟之情,为了封他为燕王,再逼反臧荼呢!

我不否认你的想法,但是,我们以上所做的一切推理,都是要告诉你,揭历史中君君臣臣的老底,你必须站在利益斗争的立场,否则,你就号不准历史的脉搏。

为了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请刘邦同志一起来做些特别的探讨。

好,大家可以畅所欲言!

刘邦同志,你这样做会不会略显龌龊了?

刘邦同志,不要生气,你说说你的理由。

寡人必须这样做的理由有四。

第一,臧荼对于我大汉并无功劳,却封了王,那时候寡人与项羽作战,对燕国鞭长莫及,无奈之下寡人只能封他为王。其实,寡人早就看他不顺眼。

第二,寡人年纪大了,儿子又小,大汉天下四十八郡,朝廷直辖才十八郡,有三分之二的土地掌握在诸侯手上,现在寡人身体还能撑着,寡人一旦驾崩,寡人弱妻幼子,谁来护佑?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千秋万代,寡人必须未雨绸缪。

第三,燕国最弱,寡人初登帝位,根基不稳,只能拿软柿子捏。而且为了不让诸侯王恐慌,只能秘密迫使其反叛。而且只能先让寡人的好兄弟顶着燕王的帽子。卢绾兄弟能力不强,便于控制,况且他又是寡人从小玩到大的好兄弟。

第四,臧荼只是寡人巩固皇权系列组合拳的试探,接下来会更加的精彩。

各位还有什么疑问?

那么,刘邦同志,你说得在理,但是万一被各诸侯发现,情势不就更加不利了么?况且,你是怎么做到逼反一个诸侯,能不留痕迹呢?

所谓兵行险棋,政治斗争总要冒点风险,不过,大家请放心,要说玩阴的,天下还没人能玩得过寡人。再则,要逼反诸侯王,那再容易不过,寡人只要故作怀疑他,他晚上就得做噩梦了。

(鼓掌)

通过刘邦同志的掏心挖肺,相信诸位已经领略到了传说中的帝王之术。

当然,对于一些特例,比如晋惠帝之类的帝王,他做出一些什么奇怪的事来,就不能用常理来做推断。

刘邦让卢绾当这个燕王,一是为了表示恩宠,二是为了便于控制。

在他看来,这位儿时的玩伴,现在的大臣依旧值得信赖,让他去看管帝国的北大门,自己也放心了。

事实往往都无法预料的,谁曾想到,刘邦的好心反倒将他眼中唯一的挚友送上了不归路。

令刘邦更想不到的是,历史跟刘邦开了个玩笑,臧荼谋反未成,但他却阴差阳错的成了汉武帝的外曾祖父。

臧荼的事件余波未平,有人就一纸诉状将楚王韩信给告了,而且罪名大得吓人,诉状上说韩信在谋反。

刘邦接到状纸后,当然明白纯属子虚乌有,但他更明白,这是一个机会。韩信的威望和人气不论在朝在野,都极其巨大,任其发展下去,对刘氏江山永固那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他趁机郑重其事的主持廷议,结果绝大多数的大臣们表现得誓死如归义愤填膺,都坚持不顾一切发兵征讨,意欲将韩信碎尸万段。

在群情激昂的时候,刘邦可不糊涂,别看这些人现在大呼小叫,上了战场跟韩信对着干,他们准把自己说过的话给吞回去。

廷议后,他找来陈平,把问题抛给了他。

陈平眼睛骨碌一转,问了几个问题,立马就让刘邦茅塞顿开。

“陛下的军队,能否胜过韩信?”

“不能!”

“陛下的将领,能否胜过韩信?”

“不能!”

“兵不能胜,将不能及,一旦发兵,韩信不反也得反,天下危矣!”

刘邦皱了皱眉头,然后点了点头。

陈平马上给刘邦献上一计,让刘邦喜笑颜开。

“伪游云梦,令诸侯前来相见,韩信一来,只需二三卫士即可将他拿下。”

刘邦连连拍手称妙,叫陈平拟了诏书,通知各诸侯王。

诏书送到韩信那里的时候,以韩信的聪明,自然看出了其中的深意。

幕僚劝他不要应诏,以免中计,韩信思前想后,还是决定去一趟,为了向朝廷表明自己的忠心,韩信顺便给刘邦带了一份礼物,这份礼物有点吓人,因为它是一颗人头,韩信好友钟离昧的人头。

韩信作了些准备,便马不停蹄的赶到云梦与刘邦会合,一路上,他还天真的想, 只要献上钟离眛的人头,定能让刘邦龙颜大悦,说不定皇上给自己准备了热腾腾的好酒好菜,甚至把皇上哄高兴了能在朝中再捞个实权官做做。

可是等见到刘邦时,他就后悔了,刘邦并没安排热饭大餐,顷刻之间,君臣其乐融融把酒言欢的愿景化为了泡影,刘邦的表情不是龙颜大悦,却是早已彩排好的盛怒。刘邦一见到韩信,二话不说,便叫卫士将韩信捆了起来,罪名尙处于莫须有的阶段。拿下韩信,刘邦以心情不佳为由通知其他诸侯王取消云梦聚会,他则匆匆返回洛阳行宫。

韩信在蹲大狱的过程中,廷尉接手审理,查来查去,查无实据,本来就是诬陷的,怎么会有证据?!当然,这样的结果早已在刘邦的预料之中,他要解除的是韩信的兵权,他要的是韩信的诸侯国。

在大臣田肯的谏言下,刘邦将韩信降封为淮阴侯,无罪开释,而且,把原来的楚国划出一部分土地为荆国,立堂兄刘贾为荆王,弟弟刘交为楚王,即后来大名鼎鼎的楚元王,他的后代被称为彭城刘氏,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其中最有名的刘向,刘歆,后面还会提到。同时立二哥刘喜为代王,儿子刘肥为齐王。

每一个王朝的建立,都会产生众多的功臣强将,而如何处置这些人,必然是摆在开国皇帝面前的一道难题,而刘邦的解决方案是封刘氏子弟为王,来拱卫江山。

刘邦初登皇位,受封的人只有异姓诸侯王和少数的彻侯,其他功臣宿将功劳大小,封赏问题还处于悬而未决的状态。这个问题解决不好,照样会酿成血案。

大臣们见到韩信降封,心中惶恐不安,以韩信的功劳还得受牢狱之灾,而且爵位不过为侯,那其他人还敢指望吗?

于是,大臣们特别是跟刘邦有嫌隙的大臣便经常三五成群,议论纷纷。

这样的场景刘邦看在眼里,怕在心里。

他只能偷偷的去问张良:他们在干什么?

张良瞄了一眼惴惴不安的刘邦,表情严肃地说道:谋反!

刘邦大吃一惊,他日防夜防,防的就是谋反这种事,毕竟他才刚刚尝到当皇帝的甜头。

那怎么办?刘邦颤抖地说道。

陛下,您平素最恨谁?

那还用说,当然是雍齿那个小人,我恨不得...刘邦正想骂一通解解气。

请陛下封他为侯,群臣便不再议论。

刘邦面露难色,犹豫了一会儿,还是采纳了张良的建议,将雍齿封侯。

雍齿背叛刘邦的故事早就家喻户晓,后来雍齿重新投奔刘邦麾下,在沙场上玩命得立功,加之刘邦正是用人之际,刘邦因此没有杀他。但刘邦心里的伤痕还在,只不过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发作而已。现在给他封了侯,群臣的不安情绪消除了,再也不用凑在一块互相不停的问:今天,你封了吗?

最新小说: 穿到原始大陆搞基建 穿回古代去探案 请皇兄赴死,老六我登基了! 毁灭吧!我的恶魔室友们 认真躺平,佛系宫斗 割鹿记 红楼:选项系统助我位极人臣 后院通古代:开局秦始皇来敲门 穿成土匪?那就造反当皇帝! 史上第一豪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