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历史军事 > 汉朝旧事 > 第64章 吕产的阴谋

第64章 吕产的阴谋(2 / 2)

如今吕后骤然崩逝,敏锐的刘章嗅出了其中不寻常的味道,看到吕产办公室进进出出的吕氏骨干,他敏锐地察觉到,吕产有着不同寻常的举动。

到底那老家伙有什么阴谋?

他骤然联想起近日妻子的奇怪举止和惴惴不安,不时支支吾吾,唉声叹气。

她一定知道些什么!刘章在心里断定

为了弄清楚其中的玄机,他火速赶回家中,关起门来,准备来一次突击审讯,而审讯的对象恰恰是自己的爱妻。在吕后包办的婚姻中,刘章夫妇算是比较成功的一对,小夫妻相敬如宾,感情甚笃。

刘章的态度很明确,坦白从宽,抗拒从严,不交代那老子睡大床,你睡地板。

刘章妻子睁大着惊恐的双眼望着夫君。

她心乱如麻,平心而论,一头是父亲,一头是丈夫,她只希望他们能相安无事,不都是一家人么,为什么要斗来斗去,非弄个你死我活不成?她要的只是美满的婚姻与平静的生活,难道这也成了奢望不成?

面对丈夫咄咄的逼问,刘章妻子最终违背向父亲作出的保证,她把吕产吕禄等人的阴谋告诉了刘章。

年轻的刘章听完之后,顿感事态严重。在偌大的长安城中,除了弟弟刘兴居,他的朋友并没有几个,毕竟谁也不敢在风口上与这位年轻气盛的刘氏后人有过多的接触。

刘章意识到,一场风暴在所难免,虽然刀光剑影突现,但对他来说,一个天赐良机正在向他招手,一个可以洗刷父亲耻辱的机会终于来了。吕氏一族秉权十年有余,当年父亲占着七十个县城的大国,却惶惶不可终日。作为刘氏皇族,这是奇耻大辱,如果不扳倒吕氏,刘氏子孙有何颜面去面见高祖?

热血青年刘章认为,天下大乱并不可怕,只要能把握的住,此时往往就是有能力的人崛起的契机,而我刘章便是有能力的人,天下本来就是刘家人的天下,凭什么让吕家的酒囊饭袋蹲着?是时候把他们拉下来了。

他火速派人赶赴齐国向兄长齐王刘襄,将吕产等人的阴谋告知兄长,信中反复叮咛,大哥需时时准备好起兵一事,待吕氏作乱,即可乘机进京,届时他与三弟在城中遥相呼应,里应外合,功成之日由大哥即位为帝。

远在齐国临缁的刘襄接到弟弟飞马派来的密报,这句“让大哥即位为帝”令刘襄激动万分。

刘襄很了解他这个弟弟,决不是信口开河之徒,有他们为内应,自己再振臂一呼,天下必将云集响应,到那时候….刘襄想着想着不禁哈哈大笑。

事不宜迟,刘襄马上找来舅舅驷钧,齐相召平,齐国郎中令祝午、齐国中尉魏勃等等一干齐国高官共谋大事,大多数齐国官员十分赞同刘襄发兵入京。正所谓高风险高回报,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诛杀吕氏一旦成功,他们将个个功臣名就。长安城多巍峨壮观啊,临缁城这巴掌大的地方怎能与其相比?说到兴奋处,有些人已经摩拳擦掌,迫不及待了。

而且此次起兵名正言顺,吕氏之所以旺了十多年,不是因为反吕集团被消灭了,而是暂时被吕后的权威给吓住了。也就是说,一旦开打,刘襄将是正义的一方,而诸吕则是人人得而诛之。

再则,众人看刘襄的意思,这一票他是干定了,即便不愿意,也得硬着头皮挤上船,不然,齐王在进京之前就会灭了他们。

在众人高谈阔论,纷纷表示效忠之时,齐相召平却微闭着双眼,神色忧虑。

驷钧发觉召平神色异常,便笑问道:国相为何不发一言?

驷钧这么一说,大堂上顿时安静了下来,只听刘襄也说道:国相若有良策,尽管献来,本王愿洗耳恭听。

国相有何高见,尽可赐教我等!别卖关子便是!众人笑着附和道。

召平这才微微睁开双眼,眼神突然变得凌厉起来,他缓缓说道:大王,各位同僚,情况未明,不可擅自发兵。

众人一听,突然傻了眼,继而一阵哗然,都说这老头是不是吃错药了。

齐王愣了一阵后大怒道:国相,此话怎讲?情况未名,诸吕作乱多年,怎是情况未明?难道要等本王丢了王位,才是情况明了?

召平不急不燥,他坦然答道:本官乃朝廷命官,没有朝廷的旨意,断然不敢从命!

召平有这个胆量,并不是因为他是愣头青一个,按照大汉的体制,地方两千石以上包括国相都是由皇帝任命的,国相的使命除了治理诸侯国国政,更有监视诸侯王的职责,召平是个比较迂的人,他始终记着自己是朝廷命官,然而他却忘了皇帝轮流坐的道理,愚忠可并不都有好结果啊。

听他这么一说,刘襄已是气得拂袖而去!

驷钧也随之大喝道:召平,别敬酒不吃吃罚酒。

说罢也离席而去。

一场气氛和谐的动员大会就这样被召平三言两语搅和了,魏勃对着呆立在大堂上的召平摇了摇头,轻叹了一声。

当然,召平敢于不买齐王的帐,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按律诸侯王发兵必须得有国相的虎符,所谓手中有枪,心中不慌。

不过,常言道,人在江湖飘,哪有不挨刀。强龙压不过地头蛇,既然在齐国混饭吃,后台不够硬,那就得给齐王三分薄面,今天你是朝廷朝廷命官,明天说不定他就让你脑袋搬家。

召平的公然表态让刘襄怀恨在心,刘襄公然叫嚣要弄死召平。召平情急之下,又出了个昏招,调兵包围了王府。对齐王动手借召平十个胆他都不敢,他的打算是先围得齐王没了脾气再说。驷钧,魏勃等人一看这情形不对,决定略施小计,由魏勃出面来解决这件事情,顺便解决召平这个绊脚石。

在偌大的齐国官场中,魏勃与召平的交情最深,召平也十分倚赖魏勃的周旋能力,在那日的动员会议上,魏勃虽有表态支持齐王,但召平了解魏勃,此人圆滑至极,他认为魏勃也是被逼无奈表的态。

召平的逻辑很奇怪,既然魏勃能被逼无奈表态,他为什么又不可以被逼无奈跟随齐王起兵?

魏勃面见召平时,给召平灌了一通迷魂汤,假意支持召平的做法,痛陈齐王的冲动,让孤单的召平觉得找到了一个坚定的同盟者,心中的警戒骤然松驰了下来。

魏勃后来对召平说道:相国你围困王府,上对得起国家,下对得起百姓,朝廷知道你忠诚为国,定然会大有褒奖,勃不才,愿替国相分忧,承担守卫任务。

召平被魏勃的一番“肺腑之言”感动得一塌糊涂。他随即爽快的交出了虎符。

魏勃离开相府时,一丝阴沉的冷笑在他脸上乍现。他拿着虎符迅速地赶往齐王府,做了一件令召平后悔不迭的事情,魏勃下令军队撤离王府,撤离的方向正好是他来时的地方—国相府。

当召平看到全副武装的甲士朝国相府开来的时候,才大呼上当,肠子都悔青了!魏勃的冷笑就像尖刀一样划破了他的心脏,无奈之下,召平拔剑自刎。在一旁的魏勃也不劝阻,饶有兴致地欣赏着召平变成一具冰冷的尸体。

解决了召平,刘襄任命驷钧为新国相,魏勃为将军,并派出使者联络琅琊王刘泽。齐王府上下一时磨刀霍霍。

最新小说: 恶姐当家:只要脸皮厚顿顿都吃肉 无耻女县令震惊朝野 谍海青云 大宋第一侯 谁给大明续命了? 开局征服太子妃,成就至尊九千岁 大夏摄政王 朕就是万历帝 大唐小兵 无敌七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