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历史军事 > 汉朝旧事 > 第208章 霍氏覆灭1

第208章 霍氏覆灭1(2 / 2)

虽然刘询对于霍光的死,常怀悲伤之情,在后来,他也经常想念霍光的好处,有了他在,刘询几乎不用怎么操心国家大事。

但刘询也深深明白,霍光的死,对于自己,并非一件坏事。

当了六七年皇帝,唯有现在,他才终于尝到了当皇帝的真正的滋味。往日,霍光在的时候,奏章大都都是先经过霍光的手,而送到刘询的手上时,霍光已经做好了批示,而他所要做的便是拿出皇帝的玉玺,盖上个印子,很多时候连内容都不用去看。

但好就好在,刘询自小长于民间,对于权力的渴望不甚强烈,所以心态没有太多的不平和,若是换做那些宫中长大,惯于发号施令的王子们,恐怕早就血流成河闹翻天了。

这一切,唯一的解释是天佑大汉,该当有昭宣盛世。

霍光一死,御史大夫魏相见到霍氏一门留下的竟是宵小之辈,不无忧虑地上书提醒刘询要多加管束,同时推荐车骑将军张安世为大司马大将军。

魏相此人,并非拍马逢迎之辈,相反,却是一位铁骨铮铮的正臣。

魏相,字弱翁,定陶人,他以贤良入士,在策问中得优,被任命为茂陵令。多年之后,外任为河南太守,在河南主政期间,打击豪强,奸邪,在河南郡深得民心。老丞相田千秋的次子在洛阳任武库令,慑于魏相的威严,竟辞官逃回了长安,并在霍光面前告了魏相一状。霍光本与田千秋关系好,这次被他蒙蔽了,以为魏相气量偏狭,遂下书斥责。

魏相深信身正不怕影子歪,并未上书辩驳。他照样吃得下饭,睡得着觉。没想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魏相在河南郡得罪的人又到长安告了他一状,说是魏大人滥用私刑。

霍光闻状,想起魏相此前根本不把他放眼里,现在犯了事,自然要好好整治一番。

很快,在霍光的命令下,可怜的魏大人被抓到了长安,投进了大狱,等待来日审判。

魏大人入狱的消息马上传遍了在长安务工的河南郡人。

他们可知道魏大人是绝对的好官哪,都说好官难求,百姓怎能眼看着好官蒙不白之冤呢?在没有人组织下,河南郡在京的戍卒,差役等在霍光公干的路上截住了霍光,为魏相鸣冤,哪怕是多让他们服劳役一年赎回魏大人也行哪。

霍光只能好言相劝,众人才散去。他疑惑地回到府中,下面又送上来函谷关吏的急报,报上说函谷关来了上万河南父老,要来为魏相请愿。

霍光只能以魏大人的罪未定回复。不过,魏大人却没有被霍光放出狱,霍光的意思就是想让他吃点苦头,让他知道对老大不敬的后果。

魏大人挨到了昭帝大赦,出了狱,重新被任命为茂陵令,后官至扬州刺史。刘询即位,征召为大司农,没几年便升为御史大夫。

霍光一死,他就上书指出霍氏一门过于嚣张。不明就里的人会以为魏相在泄私愤,乃至于刘询都有这种考虑。

但刘询也知道,魏相所指却有其事,但是这个时候,还不是做绝的时候,反而只能给霍氏子孙加官进爵,稳定人心。

至于魏相推荐张安世为大将军,却正合他意。刘询六七年的皇帝也不是白当的,他早已看出,朝廷多年以来不是围着三公九卿转的,而是围着内朝大司马大将军转的。

所以,大司马大将军这个职位不会被霍光带进棺材里,在这权力交替的时候,它的人选对于朝局稳定十分重要。

捋遍朝廷重臣,唯有号称朝廷老二的车骑将军张安世有这个实力掌控大局。

任命诏书颁给了张安世,张安世百般推辞,最终只接受了大司马车骑将军领尚书事的头衔。

在任命张安世的同时,刘询为了稳住霍家子弟,封霍山以奉车都尉领尚书事。

这个决定再一次显示刘询的高明。

领尚书事不是什么高贵的职位,但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它的职责是上传奏疏,吏民奏疏一般有正副两份,在皇帝阅览之前都会由尚书先看副本,如果副本有不妥,就会被压下,待权臣先行批阅或被压下。

如此看来,领尚书事在很多时候就至关重要了,比如收到弹骇人的奏章,他就能最先听到风声,从而作出对策。

刘询任命霍山领尚书事,无非要告诉霍家子弟,你看,朕都把管理言路的职位给你们霍家了,可见对你们的信任。你们还有什么担心的呢?

刘询本是好意,却不想结果助长了霍氏子弟们的气焰。

魏相对于刘询的做法却是不甚理解,他是打定主意要盯着霍光的这些不肖子孙,如果领尚书事给霍山霸占着,他弹骇霍氏的奏章怎么送上去?说不定自己还会受到打击报复呢?

魏相对此深表忧虑。

他找到国丈许广汉,希望他能替他上一道奏书,目的就是要改变领尚书事可以阅览副本的旧制。

没想到,刘询竟然同意了,而且给魏相一个加官,魏相成了御史大夫给事中,身兼内外两朝要职。

消息一出,霍家人就慌了。

最新小说: 大唐小兵 谍海青云 谁给大明续命了? 恶姐当家:只要脸皮厚顿顿都吃肉 大宋第一侯 大夏摄政王 无耻女县令震惊朝野 朕就是万历帝 开局征服太子妃,成就至尊九千岁 无敌七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