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汉毅连忙滚鞍下马,行了一揖,回答道:
“正是要去奕乡布防,暂驻守在奕家堡,不知老伯是?”
老人家还了他一礼,回道:
“老朽王弼,忝为奕乡三老。”
幸好,幸好......
刘汉毅暗道侥幸,虽然记忆碎片里得知在汉代,不敬老是很严重的道德问题,但是普通老者和三老还是不一样的。
就连汉明帝宴请三老的时候,都要先行作揖,要是他拿大不先施礼,这么多眼睛看着,要是有了不敬老的名声,以后干什么都不用想了。
而且三老掌教化,本身就值得尊重。
刘汉毅在接受记忆碎片之前,一直以为三老是三个人,后来才知道,三老是一个职务,就一个人。
刘汉毅牵着马,同王弼一路闲聊,这老叟年纪虽大但是却很健谈,从闲谈中得知,奕姓是奕乡的大姓,奕乡也是由此得名,但是黄巾贼把奕家的坞堡攻破,躲在坞堡的奕家人被屠戮掳掠殆尽,只剩下那些随着其余乡民进城避难的偏远旁支,可以说,奕家已经被灭了。
也正是奕家已亡,所以何秩才让他进入奕家堡驻防,要不然也不可能随意占用这些地方上大户的坞堡。
在王弼口中,奕家是一个有时会照顾其余乡民的家族,有什么困难也会略为帮衬,因此,对于奕家被灭门,王弼表现的极为愤慨,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他的不少弟子是奕家人的缘故。
“敢问将军,不知到了奕乡,将如何布置?是否有老朽协助之处?”
王弼犹豫着又接了一句。
“若是涉及机密,将军不必告知。”
你不问我,我也打算找个由头向你开口......
这句话问到了刘汉毅的心坎里,他回头看了看跟在队伍后面的奕乡乡民,问道:
“在下只是一区区屯长,兵不过五率,当不得将军的称呼,以三老之见,若蛾贼再次来犯,能否守得住奕家堡,是否能做到保境安民,使其不受蛾贼所害?”
他不是谦虚,现在还不像之后的乱世,将军这个称号,还是很值钱的,秦汉时期的人,都有封侯拜将的情节,被封侯拜将,等于是走上了人生的巅峰。
这就是为什么到了三国时期,有分量的人,不论文武,都要弄个将军封号,搞个侯位,就是因为值钱,金贵!
所以三国时期杂号将军一堆。
“将军见谅,老朽大胆说一句,应是不能,那奕家在奕家堡中亦有数百众,但仍为贼所破。”
王弼回答的毫不犹豫,显然这个问题他是思考过的,甚至说,前面拉着他闲扯一气,就是为了给这个话题做铺垫。
“所以,确实有需要三老协助之处。”
刘汉毅看了眼那个支楞着耳朵的小丫头,徐徐说道:
“我拟在奕家筹建乡勇队,忙时务农,闲时操练,若有敌来犯,也不至于束手待毙,毕竟若是再次被赶到城里,田里的粮食被破坏,可能就有人要饿死了。”
“而且,若是小股敌人来劫掠,也不宜全乡避难,若三老认可此法,还望三老相助。”
说完,他对着王弼就是一个长揖。
<crip i="halfHi_crip">$(".").la().ala("halfHi");iou(fu(){$(".oE").la().bfor("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