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人在椅子上坐下。
“这是熬夜批阅奏折了,高炽不用这么拼命,这些事情可以给其他人做。”朱元璋也是很心疼。
“皇爷爷,现在事情太多了,其他人做孙儿也不太放心。”
登基没多久,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身体重要,勤于政事爷爷很欣慰,但是你这样爷爷心疼。”朱元璋拍了拍朱高炽肩膀,“你累成这样,老四这个混蛋难辞其咎。”
“皇爷爷,不关我爹的事,他也不容易,靖难之役之后,我爹兢兢业业,不敢懈怠分毫。”
朱高炽开始为朱棣说好话了。
朱元璋心里明白。
“咱知道,靖难之役的事情,咱不怪老四了。”
听到朱元璋的话,朱高炽也就放心了。
“高炽别担心,这件事过去了。”朱标安慰朱高炽。
朱元璋和朱标都很喜欢朱高炽,开始询问朱高炽事情。
朱棣抱着小朱高煦递给朱瞻基。
朱瞻基下意识抱过孩子,“爷爷,这是谁?怎么感觉有点眼熟啊!”
“这是你二叔!”
“我就说看着怎么这么眼熟,原来是二叔啊!”朱瞻基抬手给小朱高煦一个脑瓜崩。
叔侄两个是早就看对方不顺眼了。
最后几年,朱高煦和朱瞻基的矛盾已经到了不可调和地步了。
“小兔崽子!你干什么呢!”朱棣一把抱过小朱高煦。
“爷爷,我闹着玩,没有用力。”朱瞻基笑着说道。
朱瞻基弹小朱高煦脑瓜崩被另一边的小朱高炽看见了。
从徐妙云旁边跑过来,走到朱瞻基面前,“不许欺负我弟弟!”
朱瞻基看着眼前的小胖墩,觉得好像有点神似自己老爹。
“爷爷,这....该不会是...”
“这是你爹三岁的时候!”朱棣笑着解释。
朱瞻基伸手揉了揉小朱高炽胖嘟嘟小脸,“我爹原来小的时候就这样啊!”
“小兔崽子,没大没小!”
“瞻基!”朱元璋喊了一声,“过来!”
“太爷爷!来了!”朱瞻基连忙过去。
“一表人才,和老四年轻时候很像啊!”朱标很满意。
“太爷爷,大爷爷!”朱瞻基没见过朱标和朱元璋。
但是朱元璋,朱标恐怖影响力是知道的。
“刚才太爷爷有没有吓着你?”朱元璋拉着朱瞻基在自己旁边坐下。
“太爷爷,没有,我只是觉得难以置信。”朱瞻基如实说道。
“咱,看出来了,你第一时间就认出咱来了。”
“是,每天都能看到太爷爷的画像。”
朱瞻基同时具备朱棣武功,还有朱高炽文治。
朱元璋起身,“陪咱走走,看看紫禁城!”
“皇爷爷,孙儿陪你去。”朱高炽也要起身。
朱元璋轻轻按在朱高炽肩膀,“高炽,你陪老大说说话就行,瞻基去就可以了。”
张皇后也来了。
不放心朱高炽和朱瞻基。
看到匪夷所思的一幕。
洪熙平行世界萧然和朱棣来过了,所以这个平行世界的朱高炽几人是知道萧然有这种能力的。
张皇后朱高炽朱瞻基还有朱高燧都能接受。
“母后!”张皇后看到徐妙云一下子就认出来了。
徐妙云现在不认识张皇后,现在小朱高炽才三岁,徐妙云不认识自己儿媳妇很正常。
之前朱棣和徐妙云说过了。
张皇后没有见过马皇后,但是第一眼就认出来了。
大明王朝三大贤后,齐聚一堂。
不仅仅是三大贤后,还有五龙同朝!
朱元璋,朱棣,朱高炽,朱瞻基,朱标在洪武平行世界肯定也是可以登基的。
所以现在也算是洪熙年间五龙同朝了。
“母后,奶奶,你们等一下,我去准备御膳。”张皇后起身离开。
马皇后点点头,“好!”
张皇后知道徐妙云和马皇后的事情,马皇后和徐妙云对张皇后知道很少。
也就徐妙云知道点,也不多。
“萧然,你过来!”马皇后招招手。
“大姨,怎么了?”萧然走到马皇后和徐妙云旁边坐下。
“和大姨说说张皇后吧!”马皇后很想了解一下。
张皇后给马皇后和徐妙云第一印象很好。
贤良淑德!
知书达理。
之前萧然没有说起张皇后。
说的都是朱棣,朱高炽和朱瞻基的事情。
萧然看了看,朱标和朱高炽聊的很投入,朱棣自己带着小朱高炽和小朱高煦玩的不亦乐乎。
朱元璋带着朱瞻基去看紫禁城去了。
“张皇后是大明第一个太皇太后!”
萧然第一句,马皇后就不由得皱起眉头,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太皇太后!”马皇后瞬间想到什么了。
太皇太后就是自己丈夫,儿子都不在了。
这其实本身就是悲剧。
“按照正常历史发展,朱高炽在位只有十个月,张皇后就从皇后,变成皇太后。”
徐妙云知道这些事,心里很不是滋味,看了看和朱标聊天的朱高炽,又忍不住看了看不远处和朱棣玩闹的小朱高炽。
“好圣孙朱瞻基登基...十年就驾崩了,张皇后从皇太后,变成太皇太后了。”
“十年?”马皇后看到朱瞻基也是打心底喜欢。
主要是朱高炽和朱瞻基都是好皇帝。
朱瞻基集朱棣和朱高炽的优点于一身,大明皇帝里面的六边形战士。
一个十个月,一个十年,父子加起来,在位时间只有朱元璋三分之一。
打造的仁宣之治却是大明巅峰。
萧然继续说道:“明英宗朱祁镇即位,由于英宗年幼,张皇后便开始成为实际上的摄政。她信用阁臣“三杨”及礼部尚书胡濙、英国公张辅等五大臣辅政,使正统初年的朝政相对清明,被称为‘女中人杰’”
徐妙云和马皇后只是给朱元璋和朱棣提建议,两个人是不涉政的。
张皇后无奈被迫垂帘听政。
政治影响来说,张皇后比马皇后和徐妙云两个人都大。
宣德元年,太子朱瞻基即位,是为明宣宗,尊张皇后为皇太后。
当时军国大事多受命于张皇后,听从她的裁决。
当时海内安宁祥泰,朱瞻基对母亲张氏入奉起居,出奉游宴,四方有所进献,即便是微小物品,也一定要先奉送给张氏。
两宫慈孝天下皆知。
张皇后对自己的家人也很严格,其弟张升为人淳厚谨慎,但张皇后仍不许他参加商议国家大事。
朱瞻基宠爱孙贵妃,废皇后胡善祥改立孙贵妃为后,太后怜胡氏无过被废,一直非常照顾胡氏,常召她到清宁宫,在宴席时也命胡氏位居孙皇后之上。
朱祁镇即位,遵朱瞻基遗诏,凡朝廷大政均奏请皇太后张氏和皇后孙氏而后行,并于二月戊申尊张氏为太皇太后。
大臣请求张皇后垂帘听政,张氏说:“不要破坏祖宗之法,只须将一切不急的事务全部废止,时时勉励皇帝向前人学习,并委任得力的辅佐大臣就可以了。”
萧然简单简绍一下。
马皇后和徐妙云也算差不多了解张皇后了。
相比起张皇后,马皇后和徐妙云其实是很幸运的。
朱元璋和朱棣对马皇后和徐妙云是宠爱有加。
马皇后和徐妙云两个人地位但是其他妃嫔无法撼动的。
马皇后和徐妙云成为洪武时期和永乐时期唯一的皇后。
这是很难得的事情。
两个人虽然年纪不大就病逝了,但是比张皇后幸运多了。
“不容易,可怜孩子!”马皇后惋惜说道。
“大姨,仁宣之治后面的事情,别让大姨父和太子知道。”
马皇后点点头,“好!”
徐妙云也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萧然继续说道:“据史书记载,张皇后平时对内外政事、群臣才能及品行都格外留意。朱高炽驾崩后,每遇军国大事,朱瞻基都禀明母后张皇后再决定。”
“张皇后也常询问朱瞻基处理朝政的情况,并经常提示朱瞻基注意体恤百姓疾苦。”
【PS:求鲜花月票评论票,求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