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气势凌然,目光深邃望着殿外的天空。
隐约之中,朱标甚至从朱元璋身上看到一股意气风发,踌躇满志的少年之感。
尽管此时的朱元璋已经年过五十,甚至可以说半截身子已经入土。
可在帝王豪气的加持下,此刻的意气风发却丝毫不显违和。
也是看到老朱这副样子。
朱标也有些愧疚不能同朱元璋以及自家三弟朱棡一样,看到更深层次的东西。
只不过朱标却丝毫不感到急切,慌张。
因为他知道,力所不逮,心里再急也不过是枉然。
没准等到了老朱那个年纪,他便具有和老朱一样的眼光、远见。
至于比他年纪还小的朱棡,朱标则当朱棡才智超人,并非他这种凡人能够相提并论。
毕竟是一母同胞的兄弟,朱标自然不会有嫉妒,反而还因朱棡有如此大才感到高兴。
而且朱标很清楚一点。
他现在能做的,也是最应该做的,便是协助老朱治理好当下的大明。
至于更深层次的东西,暂且交给自己老爹和自家三弟便是。
说白了,他是储君,也是大明将来的皇帝。
既然知道自己才智不够,索性就将自家老爹和三弟当成给自己打工铺路的。
他慢慢学,若真学不会,最后坐享其成,收获老朱、朱棡努力的成果便是。
都是自家人,他坐享渔翁之利,不寒颤。
“父皇,方才您说过几日要和母后一起前往大明。
儿臣若是也去,应天该交由谁暂管?”
朱标顿了一下,略感无奈建议道:
“四弟性格跳脱,恐不能胜任。
五弟虽然温和,但年纪尚且恐怕也是不能服众。
难不成父皇要将二弟从西安召回,让他暂代朝政?”
面对暂代朝政的人选这个问题,朱标的目光始终停留在朱樉、朱棣、朱肅这些皇子身上。
并非他对皇权有何等执念,不愿让大臣暂为管理。
只是朱标了解自己父皇。
就朱元璋的性格,又岂是能将朝政交给外人的人?
只不过朱标没想到的是,他接连推荐了朱樉、朱棣、朱肅后。
朱元璋微微摇头,沉声说道:
“咱会让胡惟庸暂代朝政。”
“胡惟庸?”
朱标呆呆的看向朱元璋,甚至有些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一个时辰之前的朝会上,老朱方才敲打过胡惟庸。
而且此时朱标也是回过味儿来,胡惟庸所行一切,无疑是想要增加相权。
甚至有用相权对抗皇权的嫌疑。
这样的情况下,让胡惟庸暂代朝政,岂不是给他机会发展势力,任由他做大?
“父皇.....不然儿臣留在应天,您与母后前往太原吧。”
“呵~”
朱元璋温声一笑,随意道:
“咱和你娘去太原看老三,说破大天也是爹娘去看自家的儿子。
而你去,则是让你弄明白老三在太原究竟办了什么工厂,盖了什么商业圈。
也是让你弄清楚,如何以金钱银两增加大明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