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 书房夜谈(1 / 2)

.................................

雄厚的声音传来,哪怕是父子拉家常一般的对话,也透着帝王无尽威压,

朱标挺直了身子,恭敬答道:“启禀父皇,都已经安排妥当了。”

“安排妥当就好,这事儿只有交给你做,咱才放心。”

朱元璋捧了捧手中热茶,吹了口云气叹道:“你是太子,也是大哥,老二老三都是你看着长大的,将来,他们都将是你的左膀右臂。”

朱标闻言,点头应答:

“父皇所言极是,此番老二老三就藩,也算为我大明打开了先例,儿臣既然受父皇所托,自当不负父皇所望。竭尽所能办全此事。”

听得朱标的话,朱元璋堆有皱纹的脸上,顿时笑容绽放。

不愧是他相中的太子,是懂自己的!

封王之事,外人再怎么有二心他都无所谓丝毫不在意。

说到底还是外人,那老朱家的天下干他们什么事儿?敢对这种事情有所非议,还敢上奏折劝谏,这不是厕所里打灯笼,找死吗!

天家之事,何时轮到外人指指点点?

在朱元璋心里,只要太子朱标没有二心,那就一切妥当。

如今看来,自己和太子可谓是齐心协力,这有了藩王就藩的先例,以后就好办事了。

朱元璋很高兴,笑道:

“如今大明刚立国,四方烽火尚未平息,可谓是内忧外患呀,咱就怕有图谋不轨之人与那北元势力来个里应外合,乱我大明国运。”

“所以,这封王是必要的,咱不仅要封,咱还要使劲儿的封!两个还远远不够!”

“日后,外有贤王,内有明君,我老朱家的江山才能够常胜不衰。哈哈!”

朱标闻言,颇为静默。

他当然理解他老子朱元璋的心思。

如今大明的情况确实是需要封王来稳固政权的。

他倒也非常放心他那些个弟弟们。

说的难听点,那些弟弟们小时候尿过几次裤子他都知道,简直是知根知底,他也有那个自信,能够管理的好。

朱元璋企图凭借血缘关系来维系大明江山的做法,短期来看,这确实是上上策。

不过长期来看,这却是下策,甚至是下下策!!

因为,血缘是会淡的!!

一代传一代,代代如此,百代之后,还有什么血缘?

同一个祖宗?

那大家都是炎黄子孙,难道大家都是同一家人吗?皆大欢喜咯?

就像那汉室宗亲刘大宝贝一样,中山靖王之后?据说那中山靖王光子女就过百,三代之后,他的后人就已经过千,不到代就已经过万。

这还有个锤子的血缘关系?我和我的万个血亲兄弟,挚友亲朋?

要杀他们,还得加钱是吧!

纵观历史,封王之乱,是大势所趋!这是历史的总结,也是朱标内心坚信的真理。

当然,朱标也明白,这事也怪不得朱元璋,他也是没办法了。

和李自成、刘邦这些起义的草根英雄一样,朱元璋也是从无到有、发展壮大起来的。

他们有更坚决的革命性,但是无可否认地,和杨坚、李渊这些地方割据出身的领导人相比,他们缺乏管理国家的经验。

他们自己不懂得如何行之有效地管理一个庞大的帝国。

他们信得过的亲信手下也多是武将。

他们队伍中有一定数量的文官,但多是新投降过来的,没有足够的信任。

所以,刘邦也好,朱元璋也好,在刚刚建立政权的时候,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管理国家。或者不如说,是靠谁来管理国家?自己的儿子,开国功勋们,还是那些选上来的官吏?

谁都知道郡县制好,分封制在汉朝已经是落后的制度了,

在明初、明末当然更落后,更跟不上时代需要,更不符合先进生产力的要求。

但是,人不能靠个盼头活着呀,得看眼前呀!

比起迫在眉睫的政权动荡、国家分裂,似乎其他都还可以缓一缓再考虑。

于是,刘邦分封了。埋下的隐患要到几十年以后才发作,至少眼下,汉朝的统治是巩固了。

于是,朱元璋也准备分封了。埋下的隐患也要到几十年以后才发作,至少眼下,明朝的统治是巩固了。

最新小说: 召集十刃,伟大航路的虚夜之王 软心草莓蛋糕 综漫:异虫入侵,变身剑蝎 综漫:美食细胞,开局我打无惨 星际旅者:陈峰的时空之旅 民工怎么了,就不能泡个女明星啦 稚子问核?兔子:我真是核平派 四合院:下乡归来,开启大佬生涯 木叶:角都别吹了,他不死不灭了 夜色明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