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樉挺满意这些奖励,一连给了四个,还都是实用东西,不愧是五万倍差价,还有小二十万两银子的权重加成。
将来这玻璃再卖出更多钱,还会有追加奖励。
那就更爽了。
至于李善长李祺和胡惟庸,朱樉已经是完全提不起兴趣。
赶紧去官窑一趟,把玻璃烧制技术更新一下再说,这样能降低不少成本,赚更多钱。
胡惟庸和李善长见朱樉拍拍屁股走人,对他们居然不予理会,好像根本无所谓于他们的隐隐威胁一般。
更是气得全身发抖!
竖子安敢如此轻我!
……
自从官卖结束后,朱元璋案牍上弹劾朱樉的奏章,数量成倍的增长。
从一天二十多封,变成了三十多封,四十多封,甚至有时高达五十多封……
胡惟庸呼朋唤友,拉帮结派,召集一大票人,只要是有资格给朱元璋上奏章的大臣,胡惟庸全都拉拢了来,弹劾朱樉。
从私德到公义,把朱樉从头到尾批判了个遍,大有朱樉乃是国之罪人之意。
毛骧日日搜集胡惟庸的举动,着实是忧心忡忡。
胡惟庸不光是弹劾,而且还在应天府中传播朱樉乃是恶人的名声。
说什么朱樉嚣张跋扈,昏庸好色,甚至杀人不眨眼,能小儿止啼。
朱元璋将这些奏章全部留中不发。
这胡惟庸胆子愈来愈大,居然想扳倒一位皇子,还是嫡次子!
这背后,恐怕不免有李善长的支持。
朱元璋心中微微摇了摇头。
老伙计,你活得不耐烦了啊。
不过,朱元璋并未下令禁止民间流传关于朱樉的恶评。
因为越禁止,谣言闹的越广。
等日后诛杀掉胡惟庸,这谣言自然告一段落。
就是苦了樉儿,要背上一段时间骂名。
……
秦王寝宫这里,朱樉则是接到了书店李掌柜的书信。
李掌柜在信上说,说是不知道为何,三味书屋二楼聊天的读书人,竟有很多人在怒骂二皇子,愤愤不平,咬牙切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