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一天三十文钱的工钱,日结,概不拖欠。
除了农户外,军户匠户等人均可来,胥民渔户等贱籍也都可以来。
老残妇孺,只要还能卖一把力气,都可以来做工。
当然,每人力气不同,老残妇孺的工钱要稍微低一些,这也是为了公平。
这雇工条件,是朱樉所认为的底线,如果再低的话就没良心了,朱樉已经是在尽量节省银子。
至于什么人都要,连老残妇孺也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农户很忙,他们的收入也相对丰厚一些,朱樉开出的条件可能不会很吸引他们。
而军户匠户,甚至胥民渔户这些,基本上都是在给官府做白工,日子过得很难,他们更可能会来做工。
想多招人,肯定要从这些人入手。
二来是,这些人过的确实不容易,尤其是那些老残妇孺,很容易被家庭抛弃,旧时代的农村远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充满温情,如果劳动力能力差,在家中地位就会很低。
甚至还有被抛弃死掉的可能。
反正给他们的工钱是相应扣掉的,朱樉并不亏什么。
朱樉算了算,采掘这种事是大工程,需要不少银子。
这还没算上将来烧制水泥所需要花费的钱。
还好方山的火山灰储量够多,采掘成本能摊平。
别看捡漏赚得多,为了能够把捡漏到的东西卖出大价钱,朱樉需要付出的投资也不少。
这也是朱樉和老朱合作的重要原因。
和老朱合作,很多投资上的花费,老朱就能给他办了,分两成利出去其实是赚的。
朱樉刚派自己的侍卫在应天府内和各乡各村,岂知传出招工条件没半日工夫,来应聘的雇工数量就超出了朱樉的想象!
方山山脚下,只见密密麻麻黑压压的一群人,都争着抢着要第一个应聘上雇工。
各色各样的人都有,衣裳破烂的乞丐,健壮的汉子,已经满头白发的五十岁老汉,粗声粗气的中年大妈。
还有一些手脚有畸形,一瘸一拐挤不进人群中,急得直落泪。
朱樉一眼望去,怎么也得有五六百人。
仅仅一个下午,就招来这么多人,让朱樉不免有点小惊讶。
采掘火山灰这种活,一看就知道是繁重的累活,比种地要累得多!
别的不说,这方山上本来就灌木杂草密集,要想采掘火山灰,几乎得把方山上的地表清理一遍。
朱樉还以为招人得花点工夫,没想到一下午就快招满。
好奇之下,朱樉让侍卫去打听一下,为什么会来这么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