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欸,我说姐!你可别上了这小子的当了。”
“估计没少蒙人。”
“再说了,真要送也不劳您破费啊!”
“就当爷们我心善,可怜可怜这小子了!”
“咱可是土生土长的京城老爷们儿!”
“根正苗红的工人,得做个好榜样!”
“这样!多少钱!我出了!”
“就当爷们儿请他的!”
许大茂拍拍胸脯,说得那叫一个豪气冲天。
大有一副全场消费由我买单的架势。
“看他穿得破破烂烂的,可怜!”
说着还理了理衣服,露出里面用“抖抖布”做的衬衫领口。
这种用合成纤维料子做成的衣服也算是个新鲜玩意儿,还挺流行的。
街上的孩子们都知道“穿着抖抖布,一定是大干部”。
优点就是时尚平整又薄又耐穿,准确来说应该叫“的确良”衬衣,而且不要布票。
要知道票证可是硬通货。
自从五五年第一张粮票发行开始,老百姓们就进入了漫长的“票证时代”。
什么粮票、肉票、食用油票、布票,甚至还有粪票尿票板凳票证等。
布票作为和衣食住行中的衣密切相关的一部分,平常老百姓自然是能省着用就省着用。
比如有人会反复使用缝被子的棉线;
男孩子洗脸基本不用毛巾,于是有些人家就把几条毛巾拼起来当毛巾被用;
或者搜罗几个购物本,把几家人的棉线供应集中染色以后编织成线衣。
小姑娘顶多用花花绿绿的“玻璃绳”扎辫子,来体现一下“色彩”。
有个阶段流行起了“一尺布翻花样”,即一尺布可以做书包、可以做裤衩、可以做胸衣、可以做假领子。
为的就是尽可能省下布票给家里人用。
因此这“抖抖布”做的衣服还真挺流行的。
七十年代初,县城商业门市部就有的确良衬衣到货了。
现在主要还是在一些大城市能看得见。
缺点呢就是比一般的棉布衣服要贵。
根据地域不同,大概要比一般的平纹布贵个两倍的样子。
在一些紧俏的地方,甚至私底下能到三倍。
许大茂这个小动作的意思很明确,就是想展现展现自己的肌肉或者说实力。
一句话,哥的实力你明白了吗?
哥这还拿不下你?
浑身上下都写着四个大字:
不差钱儿!
周卫国本来都有些无语了,见许大茂跟个棒槌一样,也就在一旁看起了乐子。
要让人灭亡,先得让人疯狂!
就看许大茂能得瑟成什么样了。
而陈雪茹一听就乐了,白送上门的冤大头啊这是?
她本就有意杀杀许大茂的威风,更何况这年头但凡沾点“棉”字的东西都要票。
绸缎还是稀罕玩意儿,全国上下都没多少。
毛纺织品的牢固性要强许多,可是价格昂贵且需凭工业券供应,也属于“奢侈”用品,一般人家很少穿着。
而且毛料衣服还有一个缺点是容易遭虫蛀,所以但凡喜庆节日里,大人们翻出的压箱底的毛料衣服上都散发着一股刺鼻的卫生球味。
只有一些富贵人家用得起。
绸缎虽然不要布票,那价格当然会高一点。
换句话说,就是得花钱!
于是陈雪茹随口就报了个数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