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
文聘闻言心头一片火热,当即就想答应下来。
可话方到嘴边,却又顿住了。
卫玄见状心知现在只差临门一脚,当即又加了一把火道:“大丈夫处世当学如霍骠姚,一生为国征战,做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名流青史千古流芳,仲业既与我一般有此心,为何不与我勠力同心,共成大事?”
话音落下,此时文聘再不迟疑,霍的起身向卫玄一拜道:“君所言甚是,方才是我狭隘了,从今日起我文聘愿与君匡扶天下,共名留青史之大事!”
“哈哈哈,如此当浮一大白。”
卫玄长笑不已,边扶起文聘边说道:“我即任命你为兵曹史,乃是我的副手,与文远同职。”
其实以舞象之年,出任郡中吏员,已经算是比较好的起点。
比如汉末枭雄之一的公孙瓒,起步也只是郡中吏。
这也是因为公孙瓒本人出身不好,并非是辽东公孙氏的大宗,也不是嫡子。
而出身汝南袁氏的袁绍,袁术兄弟,出仕便举孝廉任千石官吏。
阉宦显贵之家的曹操,也能举孝廉出仕,任洛阳北部尉,随即以骑都尉击黄巾,黄巾之乱后便是两千石大吏的济南相。
与这些世家显贵子弟相比,河东卫氏或者南阳文氏都不是大族,若不能举孝廉,就只能从小吏做起。
如今的中郎将朱隽,也是从郡吏做起,直到举孝廉出仕为兰陵令,方才一步步起势。
卫玄在褚贡邀他为兵曹时,就想过这个问题,汉时不同于明,一旦做了吏员,就不能再参加科举入仕。
不过文聘既然有此武道修为,心中自然不愿为吏,顿了顿后,卫玄又道:“既然仲业已经决定与我同进退,那我就说一说我的打算。”
文聘双目一凝,沉声道:“愿闻其详。”
“我与褚太守约定,以南阳郡兵曹之职,助他扫平南阳黄巾之后,就兵发颍川郡投皇甫将军,平定张角黄巾之乱。”
卫玄说着停了一停,透露道:“到时候,太守将与我两千兵马。”
话罢文聘已经彻底下定决心,太平年间有两千兵马,已经是很大的一股力量了。
就算是如今黄巾作乱,两千装备完整的军队,也不容小觑。
身为土生土长的南阳郡人士,对于整个南阳郡的实力,文聘自然是清楚的。
武装两千兵马的物资,对于边郡之地来说,可能有些困难。
但是对南阳郡这百万人口的大郡来说,并不会有太大的压力。
卫玄若是掌握两千兵马,去了皇甫嵩帐下,也定能得到重用。
如今朝廷苦黄巾之乱,能在此乱之中建立功勋,当然会得到重赏。
当即文聘就道:“两千兵马足以横行沙场,有仲道,文远,再加上我,定能立下功勋,共创功业。”
卫玄笑着点了点头,又道:“但得到这两千兵马的前提,却是平定南阳黄巾,从今日起,仲业就要与我一同训练兵卒了,早日让新卒成为精卒,平定南阳诸地的日子,就能早一天到来。”
“此亦文聘之愿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