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港台言情 > 天下第一逆贼 > 第一百九十七章 老爷子回来了

第一百九十七章 老爷子回来了(1 / 2)

朝堂对宗室,一向都是宽厚有加的。

可以说,大明宗室,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一群……人……

没有前汉时的推恩制,也没有用前唐那个五代之后的自动成为庶民的政策。

太祖高皇帝,是过惯了苦日子的人。

从当年的养牛娃,成为中原之地的君王,太祖高皇帝的本性却依旧是那个凤阳县里的小农思想。

他坚定的追捧和信奉着,穷则独善其身,富则衣锦还乡。

皇帝是不能一直待在老家的,但鸡犬升天的事情,却是必须要做的。

大概,太祖高皇帝不想被家乡的人,在背地里咒骂,倒是忘了已是君王的他,没有人敢于招惹,更不要说叫骂了。

老家成了中都,在政治上拥有着不输于应天的地位。

老家的人,成了宗室贵胄,获得了大量的土地。

土地,是当年那个养牛娃,觉得最珍贵的礼物。

所以,大明的宗室,从来都是裂土分王,食禄地方。

太祖高皇帝,是要老家的那帮子亲眷,以及他自己往后的子子孙孙,都能有耕种不完的田地。但他同样是忘了,事物的总量是有限的,而子子孙孙却是无穷尽也。

人的贪婪,同样无穷。

有了一县之地的宗室,会想着要一州之地。

有了一府之地的食邑,会想着要一座金山。

……

如今,朝廷除了给宗室的封地食邑外,逢年过节也必有一份钱粮赏赐。

很是不少。

朱高煦看着沉默喝茶的夏元吉,想了想,想到自己去年底,好像就拿到了上万两属于宗室的赏赐。

夏元吉的话,让他有些意动。

毕竟,动自家汉王府的钱,有可能会让老爷子认为,他汉王府特别有钱,难免会生出些别的心思来。

要是以宗室的名义,他们谢绝今年的赏赐,用于皇帝想要办的重阳宴,说不定老爷子看着宗室这般懂事,明年就把今年的份子给找补回来了。

但是,朱高煦的脸上,却未曾显露,他安静的看向旁边的夏元吉:“夏老大人,沿海防备倭寇,乃是国朝大事,本王不敢耽搁怠慢。宗室虽也艰难,但想来总是要比沿海的百姓好些。要不……”

夏元吉挑眉:“殿下意欲何如?”

朱高煦咳咳:“今年户部上个折子,提议将给宗室的赏赐,抹去一些?本王亲自去与宗室分说,想来大家为了陛下的这个重阳宴,也不会有什么意见……”

朱高煦是打着如意算盘,既要好处,也好实利。

夏元吉轻笑一声:“殿下,这等得罪人的差事,老臣可万万不敢做的……”

户部尚书很光棍,直接开口拒绝,且还点出了朱高煦的用心。

夏元吉表示,我夏维喆不背这个锅!

朱高煦无奈,他本就没有十成的把握,转口道:“若是本王先行劝说宗室,由宗室上奏章呢?夏大人这边,到时候烦请多多配合一二。”

夏元吉笑了:“殿下至孝之心,必定感动天地,若是宗室无异议,老臣断然不会做恶人的。”

朱高煦满意点头。

他站起身,走到夏元吉的书桌前,端详着桌子上的蜀道难:“老大人这幅字,本王定要挂在王府里,最显眼的位置!”

……

汉王朱高煦,带着户部尚书夏元吉写的蜀道难,出了夏府。

然后,便往宗人府去。

不多时,朱高煦又满脸喜悦的出了宗人府,大手一挥让人快快回到汉王府,要人快快做好酒肉,供他享用。

……

五军都督府。

随着都督们轮值内阁,五军都督府越发的兴盛起来。

往日里,被送入兵部的奏章,如今也要被抄录好几份,同时送到五军都督府里来。

最近这一旬,是前军左都督徐景昌,轮值内阁。

在前军都督府里。

朱瞻基一系常服,显得英武不凡。

他的面前,是一张巨大的沙盘,半面深蓝,半面青绿。

这是东南沿海,北至山东、南至广东的大明海事堪舆沙盘。

在沙盘的周围,一众五军都督府都督、同知、佥事等,分列左右。

朱瞻基刚刚到,还没有来得及用茶,就让人都到了这沙盘前。

成国公朱勇站在一旁,看着众将挺立,心中甚是满意,他先行开口:“诸位现已知晓,宵小倭寇,如今又一次侵犯我大明沿海,属为可恶!我等身为大明武人,执掌大军,理当建言献策,祛除倭寇!”

朱勇起了点题的作用。

然而,朱瞻基却似乎有些不满意,他紧接着开口补充:“犯我大明者,唯枭首以报!”

立场,远比朱勇的祛除倭寇,更加激烈。

但是效果,却也是更加的明显。

随着枭首以报从朱瞻基的嘴里发出,在场众将,纷纷凝神,目光之中,已经闪过一缕缕的杀气。

一旁,被叫来的神机营提督李彬,显得有些郁郁。

对倭寇用兵,神机营是不可能有机会上阵的了。

重达万斤的大炮,虽然威力强大,但并不利于运输。

而倭寇的战术,向来都是钻漏子。

凭着几片舢板,冲上无人的海岸,进犯内地。

机动性,远不是神机营能够比拟的。

朱勇的手中,已经拿着一支长长的杆子,他举着杆子,在沙盘上轻轻点向钱塘江位置。

“此次倭寇犯边,宁波府定海前所折损过半,朝中必定要往钱塘调派支援。但我认为,这是贼子的调虎离山之计!”

钱塘富饶,大明必定不能让钱塘出事。

如今钱塘被倭寇进犯,朝廷势必要五军都督府调派兵马,前往钱塘镇守。

在场之人,皆是大明身经百战的大将,这等浅显的计谋,一眼看穿。

“可是,倭寇会选择何处下手?”

有人提出了问题。

这是目前最为关键的。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东南沿海,那漫长的海岸线,足以让任何统军之人望而却步。

若是猜不透倭寇真正的目的,大明不可能纠集百万大军,将整个海岸防备起来。

其实一直有一个办法,可以逼迫倭寇暴露出目的。

那就是坚壁清野。

将大明沿海百姓,内迁到内地的城池之中。

如此,大明则可以在各座城池之中,布置数量众多的卫所官兵,用以抗衡倭寇。

但现在,不过是一地被倭寇袭扰,若是就此将整个沿海地区内迁,对大明的赋税将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我已去信郑和,让他抽调战船回来。”朱瞻基同样在头疼,沉声说出自己已经做出的安排。

闻声,众人安静下来,看向年轻的皇太孙。

朱瞻基无奈一笑:“此次宁波府之事,若无内地奸细里应外合。定海前所,必然不会有如此之大的伤亡。这些日子,我思来想去,若要为大明扫除多年来的倭寇之患,唯有直捣黄龙,将倭寇从根子上绞杀干净才行。”

若不是为此,朱瞻基也不会让郑和抽调宝船队里的战船回来了。

原本,朱勇等人还在想着,如何防备倭寇进犯。

怎么也没有想到,皇太孙想着的,却是怎么从根本上,杀光倭寇,一劳永逸的解决这个问题。

众人不由的沉默下来,皆是在思考着,这件事情到底如何。

最后,还是这旬的轮值内阁徐景昌开口:“如此,大明必定要大举用兵,此事恐怕只能等重阳之后,由陛下钦定了。”

朱瞻基吐出了一口气。

他看向众人。

“军中要操练起来。抽调官兵,充实水师,不论如何,对付倭寇不会水是不行的。”

“备战吧!”

最新小说: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九州立志传 江边的月亮 万历小捕快 归藏 穿越大唐当股东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嫡女重归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