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如此情报,还不知如何处理,如同豕猪何异?
大军开拔,星夜兼程赶往洛阳。
吾董仲颖,来会会天下群雄,哈哈哈。
此时的董卓心中无比激灿,养精蓄锐多时,只争朝夕!
原本十常侍是想要拥立皇子协为帝。
但是此时局面崩坏,如若胆敢强行逆天而行,真当百官不敢动手?
汉代君子六艺盛行,不说人人习武,但是百官之中有武力者不乏其数。
刚直不阿,不参与党锢出任左将军的皇甫义真便在护卫主君的队伍里。
十常侍迫于无奈,只能含泪撰写假圣旨,并且加盖上象征着汉王朝权利的玉玺印章。
在群臣的见证下,刘辩登基称帝,称汉少帝。
此时,北邙山下,三波人马汇聚,大眼瞪小眼。
中军校尉、袁绍部,携骑都尉太山鲍信,下军校尉、屯骑校尉鲍鸿,典军校尉、议郎曹操,右校尉、淳于琼为一路人马。
助军右校尉、冯芳与虎贲中郎将、袁术正在洛阳城内善后。
袁术此等诡异的行为虽让袁绍颇为费解,但拥立之功尽在眼前,其他都靠边站儿。
凉州军董卓部携校尉牛辅、董越、段煨、胡轸、徐荣部为一路人马。
并州军丁原部携校尉杨奉部、司马杨丑部、以及这个文职工作者、主簿吕布为一路人马。
牵一发而动全身,大军开拔到此。
所谓气机牵引,三路人马遥相呼应,谁也不敢当出头鸟。
各自派遣使者先行叩见少帝,在得到北邙山具体情报后,三方开始了较量。
话分两头,袁术这边则是在思考能否从之中渔翁得利。
得益于此前和董卓的沟通,此时董卓已经倒向他这边,可以作为盟友。
说句实话,袁术其实很佩服董卓的政治嗅觉。
早就大军开拔到河东郡之时货居然歇马开始观察局势。
洛阳这一把大火也就把董卓的部队推进驻扎在洛阳城二十里外的夕阳亭。
在接收到袁术给出的准确讯号后才开始开拔直奔北邙山。
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如果谁以为读了本三国志就能在这局面为所欲为,袁术表示,你来!看你多久死翘翘。
其实在此之前,袁术有过一丝跟着董卓好好做鹰犬的想法。
这货也不差啊,接收了大汉政治财产的他,当时可谓是盛极一时。
如果有他辅佐,不说多牛逼,守住几处天险,必然叫那十八路,哦,十七路联军嗝屁。
毕竟他小弟江东猛虎孙文台才是当时十八路联军的绝对战力天花板。
但转念一想,以袁家的江湖地位和影响力,跟着董卓混迟早要闹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