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第一个办法,投靠董卓。
李峰本人倒是对董卓没什么看法,甚至隐隐有些佩服之情。
董卓,六郡良家子出身,能够一步步走到如今,足以可见其能力与运气。
但因为董卓出身缘故,他永远无法掌控朝堂,因为他不是士族群体。
外有袁绍等关东诸侯。
内有王允这种朝堂官员,永远不会服气董卓。
政治,没有好坏之分。
也不存在谁是好人,谁就是反派。
关东诸侯组成的联军,打着清君侧名号,不代表他们是好人。
他们只不过想做下一个董卓罢了。
现在的董卓,名声已经臭大街了。
其一是舆论,舆论战,董卓这种武人是搞不赢袁绍这帮读书人的。
舆论,永远掌控在读书人手里。
其二,董卓麾下军队也确实不规矩。
用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来形容都不过分。
其三,废帝之举。
你董卓什么身份,刚掌控洛阳就敢废天子刘辩?
这天下大大小小的官员怎么看?
这天下的百姓,又怎么看?
别人不知道,李峰麾下这帮兄弟,对董卓可不感冒。
如果李峰领他们要投靠董卓的话,至少一半人会主动退出,宁愿回家种田也不会为董卓效力。
李峰琢磨了一会,自己内心就否了这个办法。
以前,李峰想找一条大腿抱着,去过躺平的生活。
但现在,李峰不想委身于任何人,不想为任何人效力。
更何况,已经是极度膨胀,已经走下坡路的董卓。
李峰可没那个闲情雅致,去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
大汉这台已经运转四百年的老机器,命数已尽,该倒下就倒下吧。
再说第二个办法。
虎口夺食,抢孙坚一步,先入洛阳。
这个办法,至少靠谱点,因为李峰他们这二百人是骑兵,速度更快,目标也更加明确。
江东猛虎,猛则猛矣,但只要躲得好,李峰相信能全身而退。
……
李峰把太史慈叫到了营帐内。
“子义,问你个事,兄弟们对回青州什么看法?”李峰问道。
太史慈非常政治正确的说道:“家主,您决定的事情,永远正确,我跟兄弟们坚决执行,我们坚决跟随您的步伐。”
“好好说话,别来这套虚的。”
“咳咳,家主你也知道,兄弟们跟你出来,就是想搏一富贵。”
“不少人都是跟家人夸下海口,说什么要混出个人样,要把家人接到洛阳大城市生活。”
“这么灰溜溜的回去,有那么点情绪属实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