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抱拳说道:“我家主公仰慕先生才华,特邀先生前往河内郡,共商讨董大计。”
“董卓匹夫霍乱朝纲,残暴不仁,联军与董贼之战不日打响,还望先生始于援手,助我主一臂之力。”
“只要先生愿往,我主有言,必以军师一职待之,必奉先生为座上宾。”
荀彧这么聪明的人,自然也猜到了几分,所以也没惊讶。
点头说道:“董贼确实可恨,但我不过手无缚鸡之力的一介书生,怕是难以左右战争胜负。”
“再者,家中长者有言,不准族中小辈外出,实在是有所不便。”
李峰一听这话,这是诚意还不够啊。
只能放出最后一个大招。
“先生,我主身在河内,需统领兵马,无法亲自前来。”
“但有他书信一封,还请先生过目,还请先生再慎重考虑一二。”
“此时此刻乃是我大汉之危局,身为大汉子民,必须同心协力,同仇敌忾才可。”
“此等危局,也正是一个机会,以先生之横溢才华,必定能名动天下,载于史书之上,名垂千古。”
李峰一边说着,一边从怀中掏出那封所谓袁绍的亲笔信。
这封信自然是假的,是李峰模仿袁绍笔迹,以袁绍的口味写出来的。
但是这封信,也是在赌。
因为李峰不确定,荀彧跟袁绍之间关系如何。
毕竟荀彧之前在洛阳做过官,跟袁绍同朝为官过,至于两人之间是否熟悉,李峰是真不知道。
李峰这封书信,也就模仿个七八分笔迹。
糊弄一下外行人没问题,但要是跟袁绍相熟,这封信肯定会暴露马脚。
这也就是为什么,李峰之前只是头口劝说,没有拿出这份信的缘故。
当拿出这份信的时候,李峰就没有其他路可走,要不成功,要不失败。
至于信中内容,倒是平常,就是招揽人才的通用词汇。
荀彧飞快的浏览者书信,而李峰则是紧张的后背都快被汗水打湿。
度日如年的感觉。
一会之后。
荀彧琢磨了一番后,说道:“此事毕竟事关重大,要与家中长辈商议。”
“两位可暂且住下,等上一日,可否?”
李峰心底松了一口气,至少暂时没有被荀彧认出这是一封假的书信。
这就说明,荀彧,袁绍两人虽说同朝为官,但私下并不怎么接触。
李峰一口答应下来,“好,那就叨扰先生了。”
“对了,我主还说,荀家还有一位大才,荀攸,荀公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