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港台言情 > 三国之巅峰召唤 > 第2522章:五国博弈?不,是七国

第2522章:五国博弈?不,是七国(1 / 2)

第2522章:五国博弈?不,是七国

今不同往日,由于信鸽的普及,信息传递相对轻松,盟国之间基本都有大使馆。

就如同蜀国楚国有驻楚大使一样,秦国魏宋吴三国的大使馆,也同样有秦驻魏宋、驻宋、驻吴大使,而驻吴大使是向朗之子向条。

别看向朗大秦存感不高,由于他早早追随嬴昊,且一直忠心耿耿,所以建国后也被封为一百零八伯之一。

本就是荆州世家出身的向朗,如今担任荆州从事一职,辅佐刺史张九龄治理荆州,其地位仅次于张九龄和薛仁贵,和别驾管仲平级。

向朗官职上虽于管仲平级,爵位却比管仲要高。

向郎那是伯爵,而管仲则是子爵,未入开国一百零八伯之列。

作为向朗之子的向条,既然能被外放担任一国大使,足证明其是有真才实学。

收到管仲的传后,向条就马求见了吴王孙坚,并按照管仲的吩咐游说吴王。

得知司州五万秦军已经出发,魏国也同意出兵援秦的消息后,孙坚基本上就已经决定出兵江夏了。

吴国和楚国本就不死不休,此出兵的话,既能从大秦这里得到好处,又能抢占江夏郡,还能削弱楚国。

干一件事,得三份好处,这对吴国是百利而无一害,何乐而不为呢?所以吴国必须出兵。

孙坚虽巴不得即出兵攻楚,却也不能表现的太明显。

辞退向条后,孙坚连夜召集孙策、孙权、孙静、吴景、孙武、孙膑、张昭、鲁肃、步骘、庞涓、田忌等人,商议是否出兵,结果东吴高层竟全部支持出兵。

东吴这两年跟紧大秦步伐,对裁军发展政,对外跨海横击倭国。

除此之外,孙坚还听了孙膑的建议,迁移汉人、山越人、倭人,开发的夷洲郡,缓解国的土地矛盾。

各种大招齐出之下,吴国的国力谓是蹭蹭的往上涨。

按照东吴目前的发展速度,困守荆交之地的楚国肯定是远远不如的,长此以往的话两国差距必定会拉大。

所以,吴国举国上下都对击败楚国一统江南充满信心。

让吴国高层都没想到的是,吴国奋力大发展的候,楚国也同样没有停滞不前,并且也找到了速增加国力的方法。

楚国对发展政的同,对外出兵劫掠安南地区。

楚国完全没有占安南的意思,只是通过劫掠蛮族势力的资源和人口,作为发展本国政的资金,楚国的发展速度竟丝毫不比东吴慢。

目前为止,安南除了阮越两国外,所有的小势力都被楚国给扫灭了。

阮越两国也已结盟,准共同抵抗楚国的侵略。

楚国对于两国结盟则完全不意,毕竟蝼蚁怎么蹦跶,也不能打败几人,所以丝毫没有增兵的意思,发展重心也依旧是国。

楚国的轻视也让阮越两国松了口气,都积极遣使向大秦求援,资源和财富换大秦的良装,以增加军队的战斗力。

东吴通过从倭国吸血,获资源发展本国,而楚国则是从安南吸血。

两国同样的方式发展壮大,发展速度也都差不,国力差距自然也不算大,而长此以往的话,两国又将陷入一个僵持。

吴国迫切的想要打破这个平衡,所以除了从倭国吸血外,吴国还要从其他的渠道吸血,于是自然也就盯上了南洋地区,只不过并不是安南,而是暹罗。

楚国的威胁下,被打怕了的安南的阮越两国,都已经向大秦称臣,成为大秦的附属国了。

秦吴两国又是盟友,吴国不好明着对付大秦的附属国,所以只能将目标转移到远的暹罗地区。

除此之外,吴国还和阮越两国得联系,打着帮助两国对抗楚国的名头,和两国通商,抢占了部分大秦安南的军火市场。

现吴国为了削弱楚国,已经无所不其极,如今秦楚交战,吴国有了渔翁得利的机会,自然是不能放过的。

孙坚得到麾下众臣的支持后,心中也彻底松了口气,当即决定命孙策为主将,孙武为副将,统军八万征讨江夏。

孙坚让孙策为主将,自然是再为孙策铺路。

随着年纪的增长,孙坚越发觉得力不足,已经无法处于繁重的政务,以及应对这越越复杂的局势。

再加上今年又因旧伤,生了长场大病,人都差没了,这让孙坚生出了让长子孙策继位,自己则提前退位养病的想法。

他知道二子孙权对大哥孙策面服心不服,一直都很不老实,私下里发展自己的小团体,企图代大哥成为吴国太子。

孙坚虽不想父子感情破裂,却不想两个儿子手足相残,所以就敲打了孙权一番,明示孙权不准和大哥争位,是效果显然并不算好。

孙权表面上答应,一副从没有觊觎王位的态度,暗地里依旧我行我素。

孙坚对孙权愈发失望,却也无奈何,毕竟孙权虽有野心,确实还什么都没干,于是他只能旁敲侧击的提醒大儿子。

最新小说: 归藏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穿越大唐当股东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江边的月亮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 九州立志传 万历小捕快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嫡女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