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中村……”
中村编辑急忙拿起电话,不出意外听到市场部同事的声音。
“今天上午就有三十多家书店售罄了吗?”
“好,我这就向主编申请推广资源。”
“哈哈哈,放心吧,加印的申请已经通过了,这周工厂就会动工。”
整通电话。
中村都咧着嘴,脸上笑容不停。
周围的同事看得心情郁闷。
一听就知道,《哥布林杀手》第二天的销量又是好成绩了。
这才第二天啊。
看这热度,感觉要二次加印了。
“可恶,这样的优秀作者为什么不在我这里。”
“中村桑今年的奖金要爆了。”
“何止要爆,网络上已经开始出现《哥布林杀手》的讨论帖了,你们见过哪本新书第二天有这种热度的?”
“老作者有,新人那是屈指可数。”
“是啊,那些屈指可数的新人,无一例外都销量大爆了。”
同事们三三两两聚堆,羡慕地低声感叹。
而在外界。
各大书店中,越来越多的读者慕名而来,走到了货架前,买下了一本或多本的《哥布林杀手》。
第二天销量,1142册!
第三天销量,1341册!
第四天销量,1529册!
销量稳步提升!!
互联网的消息传播速度,快得超越人类的想象。
随着第一批读者留言,《哥布林杀手》的口碑急速发酵,几乎出现在网络上所有的轻小说论坛、网页、讨论区当中。
许多人一开始都在观望。
但随着留言的增多,他们发现这并非一本噱头作品,而是质量上乘的佳作。
这些潜在的消费群体,便爆发出惊人的消费力。
他们涌进书店中,购买着《哥布林杀手》,让刚补完货的书店开启第二轮补货。
编辑部的判断再次失误。
不是十天销售1万册,而是仅仅一周,就销售了1万册!
首周销量直接破万!
白哲的名气,开始在轻小说读者群体中打响,开始有人记住他了,开始聚集起一堆拥趸和粉丝了。
对于东瀛这个轻小说市场来说,宛如投进了一颗石子。
一圈涟漪扩散开。
虽然对整个湖泊而言,无足轻重。
但独属于白哲的影响力,已经开始出现了。
……
……
十天后。
家中。
白哲平静地做着功课,并且沉浸在网络上有关《哥布林杀手》的讨论。
涟漪已经平复,他的分量还是太小了。
在短暂地引起讨论,维持了大概一周的小范围热度后。
读者的注意力,便转向了新的东西。
这片轻小说的湖泊里,无时无刻不产生着涟漪。在其中心位置,有着更大的涟漪在诞生、碰撞、扩散,溅射起激动人心的水花。
那是千万销量作者的舞台。
他还没有进场资格。
“不过,谁也不能否认我有搅动风浪的潜力。”白哲淡淡一笑,放下完成的功课,打开手机。
一条新的汇款到账信息,映入眼帘。
——“****于6月15日10时18分向您尾号****的账户转入日元50万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