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药的灵魂是硝石,它相当于“固态氧气”,帮助燃烧;硫磺是常见的易燃物;木炭则让燃烧更和缓。
根据不同的需要,三者的比例也会不同。
如果硫磺配比增加到70%,火药就可以用来爆炸开矿,但不适合推动弹丸;如果木炭配比增加,火药就倾向于和缓燃烧,适合用来做鞭炮和烟花。
而想要用作武器的火药,最佳配比是75%的硝石,10%的硫磺,15%的木炭。
虽然火药的成分很简单,但是,想要造出好的火药,也是有诀窍的。
首先,火药用的木炭一般是用柳树烧的,但其实,用赤杨更好。
用恰当的温度焖烧恰当的时间,才能得到最适合做火药的木炭。
赵尘当即命令手下找来了一块赤杨的木材,开始烧制木炭。
其次,硫磺,要用纯净硫磺,制造出来的火药才好。
如硫磺不纯,就得蒸发后重新结晶。
好在购买回来的硫磺纯度还行,不用提纯。
然后就是硝石,也要纯净,如果硝石不纯,也得溶解加工,提取出纯的结晶。
由于制冰要用到硝石,因此,桃源县最不缺的就是硝石。
桃源县的硝石来源,主要有两个。
一个从硝石矿中直接采来,但是,采矿的效率太慢了。
为了解决硝石的巨大缺口,赵尘在桃源县的乡里,广设“硝田”:在一块地里埋入麦秸落叶等纤维质,挖地洞灌入石灰水,创造一个暖和环境,让硝化细菌繁殖;再把人畜的尿一波波倒进去,来年就能收获大量的硝。
很快,木炭、硝石、硫磺,便准备好了。
赵尘将木炭、硫磺和硝石,全部弄成了粉末状。
然后按照比例,开始制作火药。
由于火药像面粉,加工时飘扬的粉尘容易爆炸。
因此,赵尘在混合粉末时加上了硝溶液,将“面粉”做成“糕饼”。
再碾碎糕饼,然后用石头的磨床,将其破碎成谷粒大小。
再过筛,分出各种规格的火药颗粒,小的如黄米,大的如麦丽素,这就是“麦粒”火药了。
这一过程不仅安全,而且有利于硝溶液渗入木炭多孔结构。
“麦粒”比起粉末燃烧效率高2倍,就好像枝条比锯末更容易燃烧一样。
在中国古代,制造的火药,只将原材料粉碎、搅拌就完事儿。
杂质很多,而且粉末运输颠簸,硝石粉会沉到下层,受潮后板结。
经过一番操作后,赵尘终于制作出来了一些火药。
这些火药大小不同,小的如同黄米,大的如同麦丽素。
“大人,这是什么?”
周围的士兵和衙役,全程看到了赵尘制作火药的过程,把他们看得一愣一愣的,他们不知道,赵尘是在干什么。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