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古代言情 > 风起钱塘 > 第三章 锋芒

第三章 锋芒(1 / 2)

黄巢的故事很多,本书不做过多评价,只说三点:

一、据记载:黄巢出生时极丑,其父嫌弃,把他丢到大树下准备喂狗,其母发现后大骂其父:“这是头胎,还是个男孩,怎么舍得丢掉。”于是夫妇二人赶忙去找寻,却只见大树下有一条野狗,黄巢已不知去向,二人大哭,以为孩子已被野狗吃掉,突然听到大树上方有婴孩啼哭声,二人抬头一看,发现大树树梢上挂着一个硕大的鸟巢,黄巢正坐在鸟巢里啼哭。

二人大喜,认为其有天命。

后父亲为其取单名巢字。

二、《全唐诗》收录黄巢三首诗

1、《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2、《自题像》

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著尽著僧衣。

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倚栏杆看落晖。

3、《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罢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应该属于有才情的,奈何当朝权贵以貌取人,为此,唐朝少了一个公务员,多了一个造反者,少一个公务员倒没什么,可是多了这个造反者,要了大唐卿卿性命。

如果当初......。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只有历史。

三、黄巢生于公元820年(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75年(唐僖宗乾符二年)起兵造反,这样算起来,黄巢造反的时候已经是五十五岁高龄了,要知道这是造反,不是创业,风险极大、机会极小。黄巢在这个年纪的奋力一搏,不仅自己过了把皇帝瘾,还青史留名,也算得偿年轻时夙愿,功过留待后人去评说吧。有人这样评价黄巢:英雄不论成与败,敢为丈夫笑苍穹。

中原的动荡暂时还没有波及到两浙,但浙江西道先出乱子了。

唐末,浙江被划分为浙江东道和浙江西道(道:类似于今天省一级行政单位),以钱塘江为界,以东称为浙江东道,包括七个州,分别为越州(今绍兴)、明州(今宁波)、处州(今丽水)、婺州(今金华)、衢州、温州和台州,治所设在越州;以西为浙江西道,包括六个州,分别为苏州(含上海地区)、湖州、杭州、润州(今镇江一带)、常州、睦州(今建德),治所设在润州。

(为阅读习惯,后文统一以现地名称之。)

公元875年(唐僖宗乾符二年)四月,春暖花开的季节,浙江西道狼山镇(今属江苏南通)镇遏使(镇里的最高军事长官)王郢因为屡立战功,受到浙西节度使赵隐封赏,但赵节度这人太抠门,只给精神奖励,估计也就口头表扬之类的,不给钱粮武器,这不扯犊子吗,光靠精神奖励能打胜仗吗?不,还得有钱粮兵器。

王遏使挺郁闷,王郢,出身山东琅琊王氏,属于特别高的高门大户。

刘禹锡有一首诗是这么说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

姓家。”

这里的王指的就是琅玡王氏。

到了王郧这儿,已经破落,自己只混了个镇长头衔,本就心高气傲的他去镇江找赵节度理论,结果被乱棍打出,王遏使很愤怒,后果很严重:“死胖子,你等着,老子早就看你不顺眼了,这次高低弄死你。”

四月十五日夜,王遏使率领手下六十九人抢劫府库兵器起兵反叛。什么叫生死看淡,不服就干,这就是,王郧给你打个样儿。

王郧振臂一呼,应者云集,很短时间就聚集上万人,一时间浙西狼烟四起,叛军先后攻陷苏州、常州、镇江,赶走节度使赵隐,后又进攻杭州、宁波、台州、绍兴等地,横行于两浙及福建沿海,官兵闻风而逃,百姓叫苦不迭。

赵节度眼看控制不住局面急忙报奏朝廷。

此时的朝廷正忙于围剿王、黄叛乱,无暇东顾,面对赵隐的奏报,十四岁的李儇不知所措,只好问田令孜如何处理。

田令孜说:“陛下,现在兵力紧张,人手有限,不如下诏让各道自行招募兵马进行自卫。”

唐禧宗准奏并诏令浙江、福建诸道节度使、观察使、刺史,各自训练本道士卒、自备弓箭、刀枪、鼓板进行自卫。

在杭州临安县有个石镜镇,石镜镇镇将叫董昌,这董昌祖籍陕西巩昌府陇西(今甘肃陇西县巩昌镇),因安史之乱全家避难于河南上蔡。

董昌的祖父名叫董重质,当时在淮西节度使吴元济手下充作大将。

公元814年(唐宪宗元和九年),淮西节度吴元济举兵反唐,吴元济派董重质为将,拥精兵数万占据河间(今河北沧州西)。

公元815年(唐宪宗元和十年),唐宪宗在主战派宰相李吉甫、武元衡及御史中丞裴度支持下,发兵讨伐吴元济。

为打击主战派的气焰,吴元济与他人密谋,派刺客在长安行刺,武元衡与裴度在上朝的路上分别被刺死、刺伤。

这就是唐朝著名的十大奇案之一,武元衡被刺案。

武元衡是武则天的曾侄孙。

因为白居易为武元衡仗义执言,被贬江州司马。

后来唐宪宗李纯派裴度为帅,李愬为将,继续征讨吴元济。

裴度对李愬说:“我听说董重质忠义,不愿意跟随吴元济反唐,想归顺朝廷。”

于是李愬派人到董重质家里慰问,其子写了一封家书给董重质,劝说其父归顺朝廷,董重质收到家书,单骑降了李愬,吴元济听说后大惊失色,大骂董重质背叛自己,要收拾他。

再后来,李愬雪夜入蔡州,破了蔡州城,擒获吴元济,押送京城,当年十一月,吴元济被斩。

裴度、李愬向朝廷表奏,朝廷任命董重质为浙东观察使,驻守绍

兴。

后有人向唐宪宗密奏:“董重质与吴元济本该同罪,今吴元济被斩,董重质死罪可免,不宜厚封,应削职为民才算公允。”

唐宪宗觉得有道理,遂下诏削董重质官职贬为庶人。

董重质知道有小人在后面捣乱,又怕遭到吴元济后人报复,于是率全家来到杭州临安县董溪镇,在此隐居。

董昌是董重质孙子,生于公元850年(唐宣宗大中四年)农历五月初三。

董昌爷爷董重质死后,董家家道更不如从前,家里没钱供他读书,董昌从小就开始行走江湖,做过贩夫、当过走卒、卖过苦力、跑过龙套、拿过人钱财、替人消过灾,为人看过风水、算过命。

据传说:

董昌算命有点小名气,有个练家想参加当地的武状元比赛,找到董昌给他算算输赢、吉凶。

董昌瞧那人个头瘦小,提醒他不要去,告诉他要签生死合同,打死白死。

那人认为董昌瞧不起他,就要动手揍他,董昌从口袋里掏出一把菜刀,就削了上去,那人一看这董昌也是个狠角色,飞也似的逃走了。

武功再高,也怕菜刀。

原来董昌常年行走江湖,身上时刻揣着把菜刀用来防身,人在江湖飘,哪能不带刀。

有邻居向董昌父亲告状:“你儿子可别去给人家算命了,别人算命要钱,你儿子算命要命啊。”

最新小说: 四合院:44年,我娶女特务冲喜 我!塔尔塔洛斯,让王国再次伟大 八零厂花,糙汉丈夫宠入骨 战锤:从伊斯塔万开始 穿书后,她在八十年代发家致富 受气包不当对照组后,在八零致富 我的绝色妻子 胜天半子祁同伟,一脚踢翻汉东天 原神:诱拐师姐申鹤,甘雨酸了! 穿书七零:我带着痒痒鼠种地开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