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我回来了。”
女孩推开家门,喊了一声。
但是没有人回答。
父亲瘫痪在床,虽然能移动一下。
但除了自己勉强可以在痰盂上上厕所以外,做不了其他事儿。
母亲每天要去外面摆早点摊,起早贪黑。
按理说,他们家的氛围应该如很多电视报道和报纸刊登得那样,
贫寒,坚韧,
却又不失家庭的温馨与和睦。
自己也应该学习成绩很好,替父母争气。
但或许是童话般的故事毕竟是少数,
自己的家,和以前自己所看的类似报道,差别真的很大。
父亲瘫痪在家,却没能修身养性。
他脾气很暴躁,尤其是对于每天在外工作的母亲,经常斥骂。
说母亲在外面有了男人,有了姘头。
说母亲不要脸,是个贱人。
母亲每每都会和父亲吵架。
然后父亲就会摔东西,咆哮。
这个男人的下半辈子的力气,可能都用在躺在床上骂人了。
而自己却对母亲没办法彻底同情起来。
因为母亲偶尔穿戴回来的首饰以及一些衣服。
分明不是母亲自己会去买的那种款。
而且有一次她和男友在宾馆,碰到了本该去进食材的母亲和另一个男人和自己走入同一家宾馆。
当时两方人差点走入同一个电梯,如果不是她反应快一些,对男友说自己先去上个卫生间,可能一场可怕的尴尬就将诞生。
这是一个支离破碎的家,
看起来风雨飘摇,事实上,也的确是四处漏风。
她不知道母亲为什么不和父亲离婚,她也不知道作为一个躺在床上失去上班赚钱能力甚至连做家务能力都没有了的父亲,为什么心里却没一点点自知之明。
总之,
走入自己在阁楼上的小房间,
道上一杯依云。
打开最新款苹果笔记本。
然后拿出自己刚买的卸妆水。
开始卸妆。
高考,对于她来说,早就是一个遥不可及地梦想了。
因为她的成绩太差,差到自己已经绝望。
她有些后悔,
后悔在先前不应该为了那几万块钱,就说自己的班主任侵犯了自己。
当时母亲很激动,父亲很激动。
在自己说出这件事后,母亲几天没出去摆摊。
叫来几个亲戚,用担架扛着瘫痪的父亲去了学校门口。
夫妻俩抱头痛哭。
凄凄惨惨戚戚。
记者闻讯而来,像是见了血的鲨鱼。
道德伦理,人性缺失,
往往是当下记者最喜欢的热点,因为它不会踩线,风险极低。
但所可以收获的热点效应,却是无比的巨大。
总之。
那件事情的走向,让她有些始料未及。
一开始,她只是想要更多一点的零花钱去买衣服。
自己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知道自己家里的情况,也曾接济过自己一些。
平时一些学杂费他甚至会提前帮自己交掉。
偶尔,杨老师的母亲也会请自己去她家吃饭。
杨老师还没成婚,
再加上她经常去他办公室和家里跑,
也确实给了很多人捕风捉影的机会。
流言蜚语,在她自曝前就已经有了,但那时的她,并不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