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蝉子心中满是疑惑,观音菩萨解释了其中缘由。原来,金蝉子身上的永生密文竟然是吞噬自己的力量。金蝉子恍然大悟,他意识到,灵山佛门弟子众多,而他这残破的身躯,一人分食一块,也就够四百个人分食。
他冷笑几声,表示愿意轮回十次,吃自己十次,将灵山所有人都喂食一遍,以此向佛门展示什么是真正的普渡众生。
观音菩萨不知如何回答,众人也十分震惊。佛祖当众承诺,只要金蝉子做出牺牲,将来会给他一个成佛的名额。当听说为了发挥最大功效,金蝉子需要被蒸熟时,观音菩萨大惊失色,认为如此折磨太过惨无人道。
金蝉子却淡然一笑,异常冷静。他表示反正都是一死,又何必在乎如何去死。于是,他盘膝坐于蒸笼之内,心无杂念,从容赴死,以自己的牺牲助灵山上下延年益寿,度过了这场灾难。
众人分食完金蝉子后,桌面干净整洁,一点也不像刚刚吃过人的现场,只有一具骷髅摆放在供桌之上。
佛祖伸出一只大手,轻轻托起遗骨,本想交给观音菩萨将其埋葬于普陀山紫竹林。但这遗骨入手极轻,仿若无物。佛祖寻思片刻,恍然大悟,长叹一声,高宣一声佛号,赞叹金蝉子真是大德之人。
观音菩萨看着佛祖,不知他为何发出如此感叹。佛祖解释说,虽然金蝉子曾嘲讽自己,但他并不怪罪他。毕竟金蝉子心里装着众生,而当他端坐蒸笼时,将自己的所有精气元神凝结于血肉之中,以至于遗骨轻若鸿毛、毫无灵气,全部奉献给了众生。佛祖说完后眼眶湿润了。
自从佛祖以身饲虎之后,佛门已经好久没有出现过这种舍得牺牲、无所畏惧的人了。毕竟当年佛祖以身饲虎时还留下了些许自己的元神精气。如来佛祖长叹一声:“本座不如金蝉子。”
观音菩萨小心翼翼地接过金蝉子的遗骨,往南赡部洲而去。
观音菩萨将金蝉子的遗骨带到南赡部洲的普陀山,将其埋葬在一片竹林之中。这片竹林是观音菩萨亲自种植的,充满着生机和灵性。她为金蝉子念了一段经文,祝愿他早日轮回转世,重获新生。
不久之后,这片竹林中出现了一棵特殊的竹子,它的颜色不同于其他竹子,呈现出淡淡的金色。这棵竹子生长迅速,不久便成为竹林中最高的一棵竹子。人们都说,这是金蝉子的化身,他仍然在这片竹林中守护着众生。
而灵山之上,佛祖和众弟子都深感惋惜和遗憾。他们意识到,金蝉子的牺牲不仅仅是他的生命,更是他对众生的大爱和奉献。从此以后,灵山的弟子们更加努力修行,希望能传承金蝉子的精神,继续为众生谋福利。
观音菩萨也时常来到普陀山的竹林中,静静地坐在那棵金色的竹子下,缅怀金蝉子。她深知,金蝉子的牺牲不仅仅是他自己的成就,更是对所有佛门弟子的启示和激励。她希望弟子们能够铭记金蝉子的奉献精神,将这种精神传承下去,为更广大的众生谋福利。
时间流转,金蝉子的故事在人间流传开来。人们被他的大爱和奉献精神所感动,纷纷来到普陀山的竹林中,瞻仰那棵金色的竹子。他们祈求金蝉子的保佑,希望自己也能拥有像他那样的精神境界,为众生谋福利。
而金蝉子的精神也成为了灵山佛教的一个重要教义。弟子们修行时都会铭记金蝉子的故事,以此激励自己不断精进。他们深知,只有拥有像金蝉子那样的奉献精神和慈悲心,才能真正领悟佛法的真谛,为众生谋福利。
“这里灵气充裕,梵音清彻,在这方天地间,实属难得的宝地。”
随着话语声的落下,弥勒佛略微感到一丝惊讶,但转瞬即逝。而站在菩提树宝门前的阿育王,这位佛教大护法天亲仁颜大王,听到声音后却显得有些慌乱,手里紧紧握住弯刀。
在通天教主的话语之间,他拉着陆小曼的手,从菩提树下撕裂的空间中悠然走出。这难得的高评价,让在场的人都为之侧目。
“不要浪费了这两千缕灵气!”通天教主此时的笑容让弥勒佛感到自己仿佛被江洋大盗盯上了一般,他都记不清上一次有这种感觉是多久以前了。为了确保安全,弥勒佛老老实实地将他那鼓鼓的布袋放进了自己的肚子里,这才感觉安心了不少。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