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他回过神来,才发问,“朱耀老师,凱戨导演刚才的故事,是真的吗?”
朱耀解释,“半真半假吧!”
“哎呀!”
大家都来劲了。
好奇心再次被勾起来。
张韶纲追问,“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呢?”
朱耀说,“比如鹰国公使进献电影设备室真的,但是我们朱氏族人动手脚,这是假的!”
“噗嗤!”
现场众人都哄笑起来了。
张韶纲连忙点头,“是的,是的,这个我们都懂,还有呢?”
这货秒变懂王,继续发问:
“比如,凱戨导演说您是朱氏皇族后裔,这事属实吗?”
这一点,朱耀倒是不否认。
“之前振云老师也说了,朱氏是大姓,朱氏皇族传承多年,分散在全国各地,不少人都是,我们这一脉,也确实是!”
张韶纲连忙搭话,“那就没有问题了!”
说着,他望向刘振云。
“振云老师,关于朱氏皇族后裔这个问题,您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刘振云问道,“非要补充吗?”
张韶纲笑道,“可以补充!”
刘振云点头,“那就补充一点吧!”
虽说补充一点,但他真的讲下来,确实滔滔不绝。
“咱们华夏传承上千年,王朝更迭,皇族变换,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我们这些人,非要追溯祖宗的话,确实都有可能是皇族后裔。
如果不是,那就是追溯的不够远。
当然,大家都愿意相信,朱耀老师这一脉是朱氏皇族后裔。
这里面涉及一个传承的问题。
如果他们是主脉,并且一直传承至今的话。
他们这一脉,就可以代表最为正统的传承。
也就是大家口中的嫡系后裔。
一个家族,传承数百年,还算皇族吗?
也并非不可以。
三国时期,刘备是中山靖王的后裔。
距离汉室正统已经非常久远了。
但是汉献帝都愿意称呼刘备为皇叔。
同样的道理。
大清末年,国家积贫积弱。
往往这个时候,人家就更加怀念前朝的强盛。
至少大明,对外国策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称臣、不纳贡。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与晚清时期,动不动就抛弃京城的满清皇族,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个时候,前朝的朱氏皇族血脉如果站出来振臂一呼,带领着国人走上救亡图存的道路,确实会有不少追随者。
当然,历史在更迭。
时代在进步,最终咱们的国家还是走向了共和,而非延续封建王朝。
但是民间还是希望看到演义故事。
越是离奇越好。
原本华夏电影的诞生,就是一个巧合。
然而,恰好拍摄这部电影的人是朱氏皇族的后裔。
又恰好,电影的诞生还跟慈禧太后有关。
人们就非常希望看到两个前朝皇族之间的斗智斗勇的故事了。
这里面既涉及到民族大义,又涉及到民间演义传说。
如果从写小说的角度来说,我也非常希望看到这种故事走向。
毕竟这个故事,涉及到国仇家恨,太有看点了。
但很多时候,历史的走向就是巧合。
当然,也许这不是巧合。
最终的真相,还是需要朱耀老师的来揭秘!”
唰的一下。
所有人的目光都望向了朱耀!
都希望从他的口中得到真正的答案!
……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