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听不只是要听顺耳的话,那些反对着的话陛下也要听听。”
“他们怎么想朕很清楚,听完他们的只会动摇朕的决心。听他们的有什么用。”
“不听一听,怎么知道削减封王的难度。不听一听,怎么知道削减封王带来的后果。什么都不清楚,就要开始施政,陛下是不是太一厢情愿了。
“削减封王的后果,朕非常清楚,不用魏征你给朕强调。”
“恐怕没有陛下想的那么简单。不听一听他们的想法,怎么知道其中的利害关系。”
就这么魏征和李世民吵了一起来,没一会,李世民跟疯了一样,突然一直大笑,然后说道。
“魏征啊魏征,行,朕哪一天封你言官之首,你是不是说话就更方便了。”
“谢陛下。”
李世民气急,随后召开朝议,朝堂果然炸了锅,但还是在以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一干臣子中支持了决议,太子已经被允许听政,在旁边静静的看着。随后这些个封王便要找到太上皇,太上皇怕惹麻烦,拒绝了请求。
下了朝之后,李世民回到甘露殿越想越气,这时李承乾将李世民交代的奏章批阅完了,送到了甘露殿。
李世民见到太子来了,便开始诉说魏征的这个人,还扬言要杀他。看到李世民如此,李承乾想到看来把李世民气的不清,随后皇帝说道。
“朕恨不得杀了他。”
知道皇帝为人的李承乾明白这只是嘴硬相出出气而已,并不是真的要杀,于是跪下说道。
“恭喜父皇。”
“朕何喜之有。”
李世民看太子恭喜自己,纳闷的说道。
“儿臣常闻:国有铮臣,其君明也,国有佞臣,其君暗也,魏征常常惹恼父皇,父皇反而委以重任,可见心胸之宽广,古今罕见,天下的贤才必会争先为父皇所用也。”
李承乾说完便朝李世民拱手道。
李世民听完后,也不再生气了,便封魏征为尚书右丞,加封太子少傅,规范太子。有人欢喜,有人愁。李世民想多给魏征找点事情做,免得没事了就气自己。李承乾则是想到,魏征来了怕是以后没有好日子过了。魏征突然升官,也是恭敬接旨谢恩。
随着封王的消减,大大缓和了朝廷财政的压力,能更好的治理民生,朝堂逐渐平稳,天下也是欣欣向荣,经过李世民的治理,已经初见成效了。
突厥反而因为连年征战和天灾,使得牛羊马等畜牧冻死、饿死,突厥内部斗争愈演愈烈。李世民这面一边恢复国力,一边训练甲兵。此消彼长之下,突厥和大唐的攻守之势已经易形,李世民一直都想报仇雪耻,然突厥内部没有完全撕破脸,表面还是一块,一旦进攻,定会联合起来对抗大唐,暂时只能静待时间。
将军们听闻要报仇雪恨,诸多大将也是跃跃欲试,都在加紧练兵,到时封侯拜将,百姓也是纷纷报名参军,一时间长安城掀起了一阵参军热潮。
李承乾此时出皇宫准备看一看长安城的繁华,看着城中的百姓陆陆续续的忙碌着,但是脸上充满了坚毅和笑容,长安城经历了战火后,经过几年的治理,百姓的生活已经好了很多。一个小女孩跟着爷爷,卖着山上柴。李承乾见到后,便上前询问。
“老人家,你这柴火怎么卖?”
“公子,5文钱一大捆。”
老人家说道。李承乾听闻眉头一皱,并不是感觉到贵,而是如今粮价相对平稳,尚且一石120钱,百姓交了税后,就算剩下6成,也需要做些别的贴补家用,但是现在自己只是太子,没有权力颁布国策,不过如今国家大力发展农业,相信不久就会好了。想到此处后,便掏出三两银子说道。
“我观你的柴成色很好,你之后三个月的柴我包了,这是三两银子,之后麻烦老丈,送去长孙府中就好。”
李承乾说完,老汉连连感谢,李承乾便让身边的人去跟长孙府的管家打个招呼,然后便走了。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