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科举陛下何不简拔一些寒门学子,之后大量印刷书籍,低价卖给那些学子们,相信来年科举寒门学子定会变多,此时怕是很难现状。”
魏征说完,李世民点点头,但是仍旧在思考,李承乾见状知道李世民还是不太满意,随即说道,
“儿臣以为,如今天下学子良莠不一,所读之书颇杂,相同之处在于儒家经典,何不趁势改革科举今后考题以儒家经典为主的《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兼以经史《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此九书,寒门学子资源比不上世家子弟,固定此科举范围,而后兼以糊名之法,将学生姓名和籍贯封住考官评阅,便不知何人,背后何势,选拔上稍加历练,也可成为国家栋梁。
李承乾将此法一说,李世民眼前一亮,魏征也是连连点头,此策如此重用儒家,那些天天苦读圣贤书的世家,也无话可说,不激起世家反弹的同时,削弱世家的实力,朝廷大臣也不敢反对,那些大儒们也会倾力支持。
“好啊,太子此法可行,解决了朕的烦忧,从今天起,解除太子禁足。”
“谢父皇。”
李承乾恭敬的说着,李世民又发问道。
“如今寒门学子读书困难,太子可还有策略。”
“不如广为刊印,而后在大唐建立图书馆,任何人进入后,皆可免费读阅抄录,但不可带走,如此便可解决。”
“好,好啊。此策可行,太子退下吧”
“儿臣告退”
李世民不理解为什么突然让自己退下。李世民则是突然下令魏王,让魏王办理修建图书馆并让其管理,李世民也是担心如今宗室的李道宗占队太子,若是让太子再次办理图书馆,恐太子之势更胜,威胁君权。
不出所料,李世民很快下令,确定了科举改革,以八成的考题围绕《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兼以经史《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剩下一成由皇帝亲自出的题的策论,一石激起千层了,不出所料无论朝廷大儒还是在野的名士都纷纷支持,世家也是尽数支持没有反对,学子感恩戴德,一些朝廷大儒和孔颖达听说是太子的建议后,也是纷纷感谢太子,李泰修建图书馆并实行免费读书策略后,李泰的势力也是大增,不得不说李世民一手制衡之术炉火纯青,将太子和魏王始终维持一个平衡。
李世民实行了科举改革,便大力印书,拨下100万两白银,让朝廷中大学士加紧办理。随后李世民便开始着手准备考题。
...................................
“陛下不公啊,太子为国家出此良策,陛下只是解除了殿下的禁足,而魏王什么都没做,却捡了图书馆的差事,现在更是大张旗鼓地招募魏王府的宾客。”
“是啊,太子将儒家奉为治国之道,太子如何贤良,却让魏王捡了便宜。”
........
李承乾回到东宫,太子府属官纷纷议论近期发生的事情,也是为李承乾报不平,李承乾则是对着众人说道。
“孤是国家的太子,为国分忧乃是分内之事,诸位不必多言,安守本职即可”
太子说完,属官纷纷称是,而后李承乾便走了。
.....................
翌日
科举如期举行
所有学子都满怀梦想的来到长安,李世民对于那些远方而来的学子们都给与一定的补贴,保证他们住宿与吃食,一连考了九天李世民,李世民看着报上来的学子,虽然寒门没有出状元,但也是出了几个进士,世家把控朝廷官员力量出现了松动,相信随着时间长了以后,教育资源的普及,形式也会越来越好。李世民亲自召见考上的众位学子,进行了嘉勉,将一部分留在朝中编撰书籍,另一部分下放各处当地方官。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