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说不愧是优秀级的政治人才。
李怀德目光并没有局限在港岛一角之地。
而是结合国际形势,来分析目前的港岛政策。
末了,他还不忘补充道:“不过,港岛政府虽然有意放松对华商的管控,但是港岛政府部门,却依旧对华人限制极大。”
“就目前而言,港岛华人基本上没有登临政坛高位的可能。”
“尤其是军警等暴力部门,更是将华人的发展上线限制的死死的,如港岛警方,华人最高上限也仅是一个探长,再其上的督查,警司等职务,根本就不对华人开放。”
“从这一点上来看,港英当局对华人的防范,还是非常严重的。”
“不过我个人认为,既然英国人已经放松了对华商管控,那么未来在政治方面,也会有所放开,提拔一些亲英官员。”
不同于印度人。
港英政府对华人一直都是处于高度防范的。
原因很简单。
港英政府有信任印度人,那是因为整个印度都是英国人的殖民地,印度人对英国人来说就跟仆人无异。
但华人不一样。
华人的数量太多了。
港岛距离大陆也太近了。
如果不对华人严格防范,那么英国人很有可能会直接丢失对港岛的控制权。
这对英国人来说,无疑是不允许的。
所以哪怕英国人为了尽快恢复战后经济损失,允许港岛的华商发展壮大,但是在政治和军警方面,却没有半点放开的意思。
这便是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港岛的政治和经济大环境。
“另外,英国人虽然有意放松对华商的管控,但一些经济民生支柱型产业,如水电,通讯、煤气,面粉,码头等,却全都掌握在英资商人手中,华商很难插手。”
“老板如果想要创业,这些产业最好是不要触碰。”
英国人对港岛的掌控,可不仅仅在于军政,还有民生经济方面。
一些关键性的民生产业,基本上全都由英资企业掌控。
如果王鸿煊贸然插手这些产业。
等待他的绝对是港英政府和港岛英资企业的联合打压。
王鸿煊听完李怀德讲述,忍不住点头道:“李怀德讲的非常好,在港岛政策这一方面,你们还有其他想要补充的吗?”
“老板,我想补充一点!”
听到王鸿煊询问,坐在李怀德旁边的赵华强突然举手道。
“说!”
“我带着战斗小组成员这几日走访,发现如今的港岛,竟然有同时实行《大清律》和《大英律》,很多律法条文都模糊不清,甚至是相互矛盾。”
赵华强虽然在系统的评价中属于军事指挥型人才。
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不懂律法。
他很清楚港岛有施行两套截然不同律法的情况,代表着什么。
这不仅代表着港岛在英国人眼中依旧属于殖民地,更代表着此时的港岛有太多的法律漏洞可钻。
只要有一名精通律法的律师,完全就能将一些不合法的事情,变成合法的。
赵华强说到这里,微微一顿,随后继续道:“另外,我发现很多港英高层人员对港岛的归属非常没有信心,以至于很多部门官员贪污腐败成风,都在拼命地捞钱。”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如果华人在港岛开一间餐馆,那么餐馆老板至少需要交五道保护费,分别是:军装、便衣、消防、食品局、还有黑社会。”
“碰上海鲜、航运、开在海边的餐厅,水警还要爬上岸多收一道。”
“每月一号,有关部门都会派人一条街、一间间店的收过去。”
“因为每个月只能收一次,凡有私下敲诈都是违背规矩,所以,交钱成为规矩,这笔钱便称作规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