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历史军事 > 三国:我在季汉当丞相 > 第三百一十九章覆舟水,苍生泪,不到横流君

第三百一十九章覆舟水,苍生泪,不到横流君(1 / 2)

人间四月,春意正浓。

张恒从徐州出发之时,才是早春二月,但在冀州周旋了一大圈,如今已经到了四月初旬。

从信都动身向西而行,不过数十里便进入了巨鹿境内。由于巨鹿版图整体呈南北分布,好似一个长方形一般,所以仅两日时间,张恒一行人便横穿过了整个巨鹿郡,进入了常山国境内。

晚春暖阳,天气正好,一路走来,周围一片树木丛生,水草丰茂之景象。

一株株桃树、枣树、桑树向阳而生,经过一个春季的野蛮生长,如今已是枝繁叶茂,欣欣向荣正当时。

纵使时间紧迫,也看得张恒心情大好,情不自禁便想吟诗一首。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诗念了半首,张恒忽然反应过来,这玩意貌似不太应景啊。

但随行的董璜却已经听到了,眼中下意识露出了一丝疑惑和不屑。

读书人就是酸气,在胡乱吟诵些什么东西?

这里明明是冀州,非要扯什么扬州,张子毅莫不是失了智。

再说了,黄鹤楼是个什么东西,我怎么从未听过?

张恒自知失言,不禁尴尬一笑。

倒是一旁的董白瞪着好奇的大眼睛,显然对张恒刚才吟诵的诗句非常感兴趣。

西凉女子在中原待久了,显然也开始找起了文化认同。

“长史,您去过扬州?黄鹤楼又是何物?”片刻之后,董白终于鼓起勇气问道。

闻言,董璜忍不住瞪了自己侄女一眼,打心眼里鄙视这个阶级叛徒。

咱们可是关西子弟,凉州儿女,怎能染上中原人无病呻吟的毛病。

张恒自然无法解释不存在的黄鹤楼,只好故作高深地笑了笑。

“哦,董小姐也通晓诗赋?”

董白面色一滞,随即却是狡黠一笑。

“妾身自然是不懂的,只是以前在雒阳时,常听蔡家姐姐吟诵,是以心生向往。”

张恒点了点头,只好强行介绍道:“扬州我自然去过,但这黄鹤楼嘛……却是吴郡当地著名建筑,足有二十丈高,若能登上去,吴会美景,江川河流便可尽收眼底。”

“二十丈的高楼!”

董白惊叹道,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

董璜眼中也是惊疑不定。经验告诉他,这世上绝不会有二十丈的高楼。

但他久居凉州,又不曾踏足扬州,也不敢反驳,生怕被张恒笑话孤陋寡闻。

张恒眼看糊弄过去了,便赶紧继续掩饰道:“不错,正是二十丈的高楼,堪称鬼斧神工。昔年我登上此楼时,正值春末良辰,四周景物宛若今日一般,所以才有感而发。”

“春末良辰?”

董璜冷笑一声,声音中带着明显的不屑。

张恒不禁翻了个白眼,也懒得搭理这个不懂风情的粗人。

自从被迫答应了和自己的约定之后,董璜就跟吃了火药一样,处处和自己作对。

说实话,张恒直到现在也没想明白原因。

但董璜却不打算放过张恒,一指远处道:“长史,这便是你所谓的春日风光?”

顺着董璜手指的方向看去,张恒眼中的瞳孔瞬间放大数倍。

那一片桃林下面,赫然遗落着几具白骨!

从形状上看,有人的,也有牲畜的。

最讽刺的是,白骨的上方,却是开得茂盛的桃花,在春风中肆意摇摆,像是在诉说着什么。

到底是桃花埋葬了尸骨,还是血肉铸就了这鲜艳的桃花?

“常山国……也不太平啊。”张恒叹了口气,声音低沉道。

“整个天下就没太平过!”董璜冷笑道,“连京师雒阳都不能独善其身,更遑论一个小小的常山。”

闻言,张恒不禁一怔,忽然反应过来。

这些迎着春风开得旺盛的桃树、枣树、桑树,在自己眼中,的确是一道风景线。

但是在当地百姓的眼中,却是生命的屏障。

他们可没心情欣赏这些花朵,甚至对此深恶痛绝,恨不得花朵立刻衰败,赶紧结出果实才好。

桃、枣可以果腹,桑叶可以养蚕,最终吐丝成绸才可以卖钱,换来活命的粮食。

也只有这个过程迅速加快,百姓才不至于沦落成树下的白骨。

至于这些花朵……不能吃不能喝的,又算得了什么东西。

自己方才的一番感慨,却是有些‘何不食肉糜’的荒唐了。

深陷宏大叙事中的高层权贵,从来都只会用歌舞诗华来粉饰太平,对于底层的困苦折磨,哪怕不经意间瞥见一眼,也终究置若罔闻。

非得等到积重难返,病入膏肓之时,才知道求医问药,痛哭懊恼。

但那些多少年来都被他们忽视的苍生黔首,也终究不会放过他们。

覆舟水,苍生泪,不到横流君不知。

最新小说: 红楼:选项系统助我位极人臣 穿成土匪?那就造反当皇帝! 开局征服太子妃,成就至尊九千岁 无耻女县令震惊朝野 拥兵百万让交权?朕这生如履薄冰 史上第一豪横 后院通古代:开局秦始皇来敲门 毁灭吧!我的恶魔室友们 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请皇兄赴死,老六我登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