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不服:“太祖爷,既然您的眼光很准,为何要设置藩王,导致每年藩王俸禄,达朝廷百分之七十之多。”
“几百年下来,这天下的土地都快被藩王给占领完了。”
朱元璋:“你说的不无道理。”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俺当初的场景啊。”
“洪武三年,盘点天下人口,你知道发生了什么吗。”
“河南那个地方,人口只有两百万。”
“你没听错,中原大省,土地肥沃,人口却只有两百万,陕西,陕西,大都,西蜀等地,都不服王化。”
“你说俺能怎么办。”
“派一个武将过去镇压?”
“你怎么知道这个武将到了河南,四川,重庆,他不会反?”
“会不会再出现一个黄袍加身。”
“会不会出现一个赵匡胤。”
“你知道么,我不知道,就算他们不反。”
“万一等我死了。”
“朱允炆上位,周边全是虎视眈眈的前朝猛将,万一他们造反怎么办。”
“到那时候,大明就真的没了。”
“所以我在每个重要卡口,都设置了防线,加宗王。”
“让宗王去当地发展人口,刺激生育,同时,招兵买马,防止地方叛乱。”
“我还收了很多干儿子,好孙子,让他们替我打江山,驻守当地,难道云南沐英你看不到吗。”
“是,你说的很对。”
“你说藩王吃朝廷的,那是你愚蠢,如果藩王真的能把国家吃没了。”
“那早在一百年前,大明就没有了。”
“为什么没有,因为除了在京王爷,藩地的王爷都是自己种地赚钱。”
“甚至有些宗室因为断了俸禄,而活活饿死。”
“明白没有。”
朱由检:“太祖爷,我…”
朱元璋:“行了,这些你不知道,我不怪你。”
“现在该打仗了。”
朱由检:“松锦之战失败,我军已经没有重兵把守,恐怕贼酋要打过来了。”
朱元璋看了看边关图:“不会。”
“为什么,太祖爷。”
“因为咱们不想打,清朝也不想打了。”
“不光不会打,他们还可能会来求和。”
求和?
朱元璋信誓旦旦:“没错,通过我对形势的判断,清朝虽然勇猛,明兵虽然打不过,但是我们大。”
“我们的兵没了,可以重新募兵。”
“而清朝是不行的,旗兵死一个少一个,黄台吉这个人,靠的就是他的镶黄旗。”
“他肯定不想打了。”
“因为镶黄旗打没了,他的的汗位不保。”
“清朝的内斗比大明还要厉害。”
“所以他们虽然赢了松锦之战,却死了不少人,汉人,蒙古人,朝鲜人,他们虽然有。”
“可是这些人不够勇猛啊。”
“再加上,辽东没什么甜头,打赢了也没啥用,人死完,就为了一场赢的战争,对旗兵来说是不需要的。”
“所以,清朝必然会来求和。”
朱由检:“不行,不能投降,誓死不和。”
“我大明立国有祖训,不和亲、不割地、不称臣、不赔款”,“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怎么能像贼酋谈和呢。”
朱元璋看着他讲的激动,连忙打断他:“你急什么。”
“怎么那么轴呢。”
“你要明白,现在我们保存实力才是最稳妥的。”
“什么祖训,那都是根据当时的情况定的,怎么能因为一句话,而坚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