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府内的气氛紧张而沉重,丞相韩霜坐在雕花的檀木椅上,额头上隐隐绽出几丝忧虑。窗外的月色如霜,映照着房内三人严肃的脸庞。除了丞相,户部尚书邓享和兵部尚书张拓也坐在厚重的红木桌旁,桌上摆放着一些宫中秘密上报的简报和密件。
“皇后的武力,的确出乎我们的预料。”邓享摩挲着长须,眉头紧锁,“若非亲眼所见,实在难以相信。”
“不仅如此,”张拓补充道,“她对军中事务的处理,也显示出非同寻常的果断和智慧。在这种局势下,她竟能稳定军心,着实不易。”
韩霜微微点头,他的目光似有所思,缓缓开口:“皇上久未露面,朝中已有不少流言蜚语。丹阳王兵变之事,更是让人摸不着头脑。”
户部尚书叹了口气:“据我所知,丹阳王之所以敢于大婚之后便行动,是因为他确信皇上已不在宫中。”
“此言何来?”丞相眉头一挑,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悦。
“秘密消息称,丹阳王掌握了某种关键信息,似与皇上的去向有关。”户部尚书低声说道,“且在大婚之前,我有密探报告,曾见琼芷小姐悄无声息地出现在皇宫附近。”
听到琼芷小姐这一名字,丞相的面色微变,琼芷小姐乃是皇上少年时的知己,若她真的出现在宫中,那事情的复杂度便不言而喻。
“皇上与琼芷小姐,情意绵绵,众所周知。”张拓插话道,“若皇上因她而离开宫中,丹阳王必然是首先知晓。”
“那么,我们现在该如何是好?”丞相沉声问道,“若皇上真的已经不在宫中,这朝局,恐怕将更加难以收拾。”
三人相视一眼,都能从对方眼中看到一丝无奈和担忧。局势已经复杂到了极点,皇宫的权力真空若不尽快填补,整个帝国的稳定都将受到威胁。
“丹阳王的兵变虽然被平息,但此事绝非偶然。”丞相站起身,走到窗前眺望着夜空,“我们必须尽快查明皇上的下落,同时也要防备皇后的势力过于膨胀。”
户部尚书和兵部尚书点头认同,他们都明白,接下来的每一步都要走得极为谨慎。
“我会派出更多密探,探查皇上的消息。”丞相转身,目光坚定,“同时,也要对皇后多加观察。她虽展现出了不凡的才能,但毕竟是新晋皇后,权力的平衡必须维持。”
“明白。”两位负责人齐声答应,他们知道,接下来的每一日,都将是漫步在刀尖上的辗转。
室内的灯火仍旧明亮,但三人的心中却如同外面的夜色一样,阴沉而难测。这一夜,注定无眠,丞相府内的密谈,只是帝国暗流涌动的一个缩影。在这场权力的漩涡中,每一个人都必须小心翼翼,因为任何一个不慎之举,都可能成为覆巢之下,无完卵的导火索。
韩霜目送两位大臣的身影消失在夜色中,方才又沉吟片刻,随后轻声拍了拍手掌。不多时,一名身着便衣的中年男子从暗处悄无声息地出现,他的步伐轻捷而稳健,面容之上写满了忠诚与机智。
“去吩咐下去,我需要江湖中的高手。”韩霜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这对于一向沉稳的他来说,颇为罕见。
“丞相,有何嘱咐?”那中年男子是韩霜的心腹——李寻,他对丞相的信任之深,可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皇后深不可测,眼下宫中风云诡谲,我需要确保有足够的力量可以应对突发状况。”韩霜沉声说道,“江湖中的高手各有所长,能在暗中助我们一臂之力。”
李寻颔首表示明白,他知道丞相向来考虑问题周全,既然要这么做必有其深意。
“有何具体要求,丞相?”李寻又问。
“我需要的不是普通的打手,而是那些有真正本事,能在关键时刻上前一线的高手。”韩霜眸光一闪,“你知道的,那些在江湖中有头有脸的人物,如潜龙卧虎般的剑客、武林高手,他们不仅武艺高强,更要懂得分寸,知晓时局。”
李寻深知丞相这是要在不确定的局势中多准备一手,既可护院,又可出击,是以防万一的谋略。
“我明白了。”李寻回答得简洁有力,“我这就去安排,确保一切妥当。”
韩霜点点头,示意他可以离去。李寻转身,融入了夜色之中,消失得无影无踪,仿佛从未出现过一般。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