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古代言情 > 人在红楼,我真没想当霸王 > 第四十一章 盐商发财靠盐官

第四十一章 盐商发财靠盐官(1 / 1)

“先帝在位期间,共有六位巡盐御史,分别是两淮、两浙、长芦、河东、两广和福建。”

“先帝驾崩,太上皇登基后,废了五位巡盐御史,皆由各自总督或巡抚接掌,唯独保留两淮巡盐御史衙门。”

“两淮因为辖区辽阔,需巡查泰州、淮安、通州三地的盐政,难以同时兼管,且盐政还涉及各地。”

“所谓盐政,掌巡视两淮盐课,统辖江南,江西,湖广,河南各府州县额引督销,察照运司、分司及各场灶、官丁、亭户,严行卫所、有司缉捕私犯,驻扬州。”

“盐商贩卖额定的盐要缴纳盐税,巡盐御史授权盐商贩卖超额的盐则要课征的另外税,称余银。”

“余银的用途由皇帝决定,每年约有五十万两银子。法定税负大约二百万两银子。除此以外,盐商还要交付一些非法的费用。”

义忠亲王宋敦问道:

“怎么说是盐务,听你们说来说去,都在谈钱呢?”

“这盐巴到底是怎么制作出来的,谁倒是说来听听呀!”

对制盐有所了解的李守中和林如海,给义忠亲王宋敦补了补学识。

“制盐法有很多种,按照产地的不同,分为海盐、湖盐和井盐,内陆产的是湖盐和井盐,两淮所产的盐就是海盐。”

“海盐通常是将海水煮沸蒸发而取盐,蒸晒的方法也有不同,有的是板晒,有的是滩晒,也有的是煮沸法。”

“板晒是将海水置于木板上蒸晒,滩晒是在沙滩上以太阳蒸晒。海盐的质地优于湖盐和井盐,而滩晒的盐又比板晒或煮沸法更受欢迎。”

“两淮的盐场主要有三十多家,这些盐场的盐来自为数众多的灶户。个体的灶户才是制盐的主体,他们拥有或经营着大大小小的盐田。”

“与制盐的灶户有关联者唯有盐场的场商,他们为了获取暴利,囤积储藏制成的盐。一旦这些盐大量滞销腐坏,他们也是唯一蒙受巨额亏损的人。”

“把盐贩卖到各地的不是场商,而是运盐商,简称盐商。盐商将盐运送到特定地区贩卖,必须携带贩盐的执照,也就是盐务衙门发放的盐引。”

“盐商的盐船在盐场买了盐,必须立即到扬州仪真。盐官在仪真收盐,分发盐引给运盐商。”

“盐商拥有盐引,就有权运盐贩盐。盐卖掉之后,旧的盐引必须缴回。伪造盐引者,罪当斩首。”

“盐税以盐引为单位,与盐税息息关联的是盐引的数量、每张盐引的课银。”

“太祖皇帝时,两淮每年发出的盐引张数是一百四十一万零三百六十张,盐商支付每一盐引的税金是七钱九分六厘的白银,朝廷在两淮每年的课银是一百一十二万二千六百四十五两白银。”

“先帝在位时期,盐引数量小幅增长,是一百四十二万五千九百四十九张,但每引的税金又增加六分八厘二毫白银,增到八钱六分四厘。”

“至太上皇时,又接连三次调升,分别是一钱一分五厘九毫、二钱五分与一钱二分五厘,使每张盐引的税金达到了一两三钱五分白银。”

“不过,这还只是呈报到户部的官方税金配额,而事实上,每引又加了二钱五分白银,值一两六钱白银,使得朝廷的岁入增加了三十万两白银,而这笔收入只用来支付皇家的花销,不必上缴户部,纳为定额岁入。”

巡盐御史一接到任命的圣谕,便会接到衙门的敕印,再到户部领取与新印的盐引。

巡盐御史的职责主要是依据盐引之定额课征盐税、审计账目、缉拿私盐。

两淮约有二百三十个运盐商。三十名最富有的盐商被盐官举为总商,他们必须为盐商拖欠税款负责。大总是这群总商中最有钱的,他能左右各个总商。

盐商要发财致富,几乎全得靠盐官。

盐商在开始贩盐之前必须缴纳的六种主要额外规费,包括:

发给盐引之前支付盐官和衙门文员的额外费用,金额是每引二钱;

在运盐船舱口检核盐的体积、重量的费用,每引七分;

通过各检查登录盐时付给检查员的茶水费,每引二钱;

船只航行长江必须取得通行许可,每引若干分,船只的许可、执照的封印、拆封印、航行的最后许可,每引若干钱,加总后每引约二钱七分;

各关口都有各种名目的规费,还有支给督盐官和驻防兵丁的费用,难以细数;

到了船只泊靠江西、湖南、湖北各口岸,还须付给督盐官若干钱,停放费若干分,盐的取样费若干厘,更不消说检查船只文牍的一般费用,总计约每引二钱五分。

这些支出至少让每引多增加一两的费用。

按每引二百六十七斤的盐计,盐商先从盐场买盐,每引费用一两二钱白银,再到巡盐御史衙门,从盐官取得盐引,缴纳盐税,每引一两六钱白银,然后是把盐运到各地的额外规费,每引一两白银,最后以五两五钱白银售出。

百姓每人每一日食盐不过三钱,计其一年所食,每人七斤。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最新小说: 完了,我被抓了壮丁 综漫、从死神开始化身核平使者 百世契约:药妃,宠不停 人在星铁,没有NPC? 综漫:开局神明,加入聊天群 鉴宝神瞳 那不勒斯之鸦 沉陷私吻 异人:一声剑来,震惊老天师! 我和无数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