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川说的非常好,不愧为干部,那大川,你准备捐多少?”
易中海捧了李大川一句,然后问道。
斜眼看了易中海一眼,李大川继续说道,
“一大爷,先不要着急,我还没有说完。”
“各位邻居,帮助困难户渡过难关,邻里之间相互帮忙,也是街道办所提倡的,但是帮忙归帮忙,什么样的家庭才能称得上是困难户,这个得有一个标准,不能只凭一张嘴,你说是就是,而且大家也都不容易,每个人定量有限,工资有限,我们愿意凭借自己一腔爱心去伸出援助之手,但是这些援助也是自己硬生生挤出来的,不能捐给那些不困难,但硬说自己困难的人,不然会辜负大家的爱心。”
“所以我建议啊,捐款捐粮可以,但是在捐之前我们必须要明确在咱们院里哪些家庭是确实困难的,是确实需要大家帮助的,大家觉得怎么样?”
李大川说完,易中海就觉得脑袋嗡了一下,虽然说李大川没有反对自己组织捐款的行为,但是把整个院都拉了进来,自己只想帮助自己的养老人贾东旭的打算被李大川轻松的化解了,但是自己还不能反对,这就很憋屈。
在其他人还在思索李大川说法的时候,闫埠贵和许大茂率先反应了过来。
只见闫埠贵一推眼镜,开口说道,
“大川说的有道理,确实就像大川说的,咱们捐款了,就得捐到点子上,不能单凭一张嘴说啥就是啥,得有章程。老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我看呀,就大川刚才所说,咱们先商量商量院里哪些人家确实困难。”
许大茂也跟着说道,“我支持我大川兄弟,大川兄弟不愧是在街道办干的,考虑问题就是全面,大家伙儿,咱自己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捐出去的粮也是从自己嘴里省下来的,咱不能不明不白的给捐出去啊,大家说是不是?”
贾东旭是易中海的养老人,这事儿院里人都知道,平时易中海就经常偏袒贾家,大家也能理解,毕竟他们是自己人嘛,易中海还指望着人家给他养老,所以说得向着贾家,只要不扯到自己身上,那就高高挂起,事不关己。
但是现在就因为贾家粮食不够吃了,易中海开始组织大家给贾家捐粮捐物,心里就不痛快了。
你说贾东旭是你易中海的徒弟养老人,现在贾家困难了,吃不上饭了,你作为师傅不说出手帮帮忙,一个月那么多工资,家里就两口人,你不说拿出来一些给贾东旭,现在反倒好,把大家聚在一起,让大家出手帮你养养老人,哪有这好事?
虽然大家心中不满,但是又都不想当这个出头鸟去反对易中海,得罪人的事儿都不愿意干,现在有了李大川打头,再加上闫埠贵和许大茂的跟进,众人也就放开了,反正今天这个粮和钱是肯定得捐的,与其憋憋屈屈的捐给贾家,还不如顺着李大川,闫埠贵许大茂的话,把这个事给弄破,捐给其他真的需要的人家,反正一样都是捐,捐出去之后互帮互助的名声有了,还能出了被易中海算计的这口恶气,何乐而不为?
所以在许大茂说完,众人就议论开喽,纷纷说道支持李大川的说法,确实应该捐到明处,得知道谁家确实需要帮助,不能稀里糊涂的把东西捐出去。
听着大家的议论,易中海虽然心里恼怒,但是脸上没有表现出来,也不敢表现出来,毕竟自己的身份是院里的一大爷,平时表现出来的人设也是公平公正的,
易中海忍得住,但是贾家就忍不住了,贾东旭还稍微好一点,只是板着一张脸不说话,坐在旁边的贾张氏就表现的非常明显了,咬牙切齿,双目通红,充满怨恨的看着四合院众人,要不是被身边的贾东旭和秦淮茹拽着,早就开始骂街了。
在大家的议论声逐渐平息之后,李大川对易中海问道,“一大爷,你觉得呢?”
易中海能怎么觉得,只能同意啊,压着心中的火气,易中海嗡里嗡声的说,“你说的在理,就按你说的办。”
易中海话音一落,闫埠贵急忙给刘海中使个眼色,刘海中明白了闫埠贵的意思,赶忙站起身,对大家说道。
“那接下来咱们就评评咱们院里头谁家确实困难,需要帮助。”
许大茂接茬到,“二大爷,各位,我先说说我的想法,困难户依照咱们市里的标准,人均不到五块钱的算是困难户,可以向政府申请补助。那我觉得咱院里头也可以按照这个标准,不到五块钱的算是困难。”
“嗯,大茂说的有道理。”刘海中说道,“大家还有没有其他意见?都说说。”
有了许大茂的开头,大家纷纷各抒己见,经过一阵热烈的讨论之后,选出了三家大家都能接受的困难户。而且很巧,前中后三个院子,一个院子一户。
前院是住倒座房的老孙家,家里老孙头带着两个孙子相依为命,平时靠老孙头捡破烂捡垃圾为生。
中院选出来的,是住在贾家隔壁的蔡明亮家,蔡明亮原先是拉车的,有一回下雨天给人家送货,山路湿滑,连人带车摔到山下,等救起来的时候,双腿都已经断了,只能在床上躺着,家里三个孩子,平时靠老婆从街道接一些零活艰难度日。
后院选出来的是住在后罩房的张寡妇家,张寡妇带着两个闺女,一个儿子,靠平时四处打零工为生,而且张寡妇身体也不好,常年吃药,日子过的只能说在生死线上徘徊吧。
对于这三家的入选,整个院子的人毫无意义,要说真有不同意的,那估计也就是贾家和易中海,毕竟这三家被选出来之后,四合院捐出来的钱物,贾家是捞不到了,易中海本想对自己养老人的一番表现也落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