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荀的脑海中迅速闪过一个念头,这条小蛇极有可能与那神秘的妖怪酒店以及新上任的管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他原本忐忑不安的心情暂时得以平复。
但是新的忧虑随之涌上心头。
他开始忧虑,自己是否能够驯服这条小蛇,并引导它前往它应该去的地方。
许荀祈祷着,希望这条小蛇不要像这里的原住民一般,顽固不化,难以驯服,完全不受他的掌控。
许荀全神贯注,心无旁骛,仿佛整个世界都凝固在了这一刻。
他凝聚意志,以意念驾驭着体内的气息,轻柔而坚定地引导着那条小蛇开始缓缓游走。
与那些桀骜不驯的原住民截然不同,这条小蛇显得异常驯服。
起初,它似乎对许荀那深邃而坚定的神意感到一丝畏惧。
但在许荀温柔地“轻抚”了几下之后,小蛇先是微微退缩,紧接着便好奇地贴了上来,似乎对许荀产生了某种亲切感。
就在那一刻,小蛇与许荀的神意奇妙地融为一体,仿佛彼此间没有了任何隔阂。
许荀惊喜地发现,自己竟然可以随心所欲地指使小蛇前往任何地方。
而与此同时,一股温暖而舒适的感觉也悄然涌上心头,如同春泉涌动,滋润着他的心田。
山上的师兄曾悉心传授,修道的初始阶段包含四个关键步骤:排、聚、炼、养。
“排”字为先。
初涉丹道者,体内常积聚浊气与阴气,故第一步便是要涤荡这些不纯之气,吸纳天地间的清阳之气。
在此过程中,需多聚少排,以达至排聚之间的微妙平衡。
可是,聚集而来的清阳之气,若不加以锤炼,便如同落在身上的雨水,虽湿润却转瞬即干。
“炼”便是此间要义。
许荀此刻以意念引导气息,就是炼气。
无论是周天运转,还是呼吸吐纳,或是旋转流动,冲击身体病灶,只要能让这缕气息活跃起来,便是炼气的真谛。
师兄曾言,初学者因经络未开,对气的流动感知甚微,往往误以为仅是意念在作祟。
实则丹道修行中,意念与气息相辅相成,意到气到,有意即有气。
初学者感觉不到气流,并非真无气流,只是尚未达到与之相融的境界。
这一问题,许荀却从未遭遇。
他始终致力于修道的最后一步——养。
炼气犹如练兵,练成之后,需将兵士收纳回营。而人体内的下丹田,便是这股气息的归宿。
许荀体内之气,向来如脱缰之马,难以驾驭,令他烦恼不已。
然而,此刻与他神意合一的这条小蛇,却如忠诚的士兵,听从号令。
驾驭这缕气息,如同骑乘一头驯服的蛟龙,许荀心中涌起前所未有的畅快。
古人所云“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此刻在许荀心中,有了真切的体会。
蛟龙在许荀的体内疾速穿梭,如同在广袤的海洋中遨游。
许荀半闭的眼眸深处,仿佛映现出一片深邃的海洋。
然而这片海洋却笼罩在浓重的黑暗之中,没有生物的踪迹,与先前所见的那栋孤寂的茅草屋周围的黑暗颇为相似。
一丝淡淡的寒意悄然弥漫,带着些许迷茫。
可这一切并未动摇许荀的决心,他并未像之前那样心生退意。
毕竟,这是他自己的身体,是他的内在世界。
人又怎能对自己心生恐惧呢?
蛟龙毫不犹豫地跃入这片黑暗的大海,勇往直前,无所畏惧。
随着蛟龙的深入探索,那股寒意逐渐消退,取而代之的是之前体验过的温暖气息,再次涌上心头。
许荀的眼皮急促地颤动着,在他的视线中突然浮现出一座废墟的轮廓,仿佛是幻象,又仿佛是真实。
这是何物?
师兄曾言,当养气之功达到一定的境界,气息充盈至一定程度时,便能积蓄起足够的力量,引导气息下沉至会阴,随后穿越尾闾,沿脊柱上升,最终贯通督脉。
这标志着修道的第一阶段——“气通”的初步完成。
而接下来的第二阶段,便是打通任脉。
只有当任督二脉皆畅通无阻,方能实现一呼真气入丹田,一吸真气入脑海,呼吸之间,任督二脉循环往复。
到了这样的境地,修道者方可真正做到“呼吸精气,独立守神”。
许荀依照师兄的教导,小心翼翼地引导着那股气息下沉至会阴。然而,眼前这座废墟的幻象却让他心生疑惑。
难道其他修道者在修行的过程中也会看到这样的景象?
许荀心中满是困惑,他操控着那相对于废墟而言显得微不足道的小蛟龙,警惕而谨慎地向前探索。
废墟之内,空荡寂静,仿佛一切生命都已消逝。
当许荀行至一处,他推测这里应是废墟的中心,眼前出现了一个酷似太极的圆盘。
只是这圆盘中并无任何物事,显得异常空旷。
而自踏入此地,那股暖意便愈发强烈,竟似乎逐渐化作了灼热的火焰。
许荀身处柴房,额头竟开始渗出细密的汗珠,仿佛无法承受这炽热的侵袭。
他心中忧虑,若继续逗留,恐怕身下的蛟龙会在这热浪中融化、蒸腾,最终消失无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