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机会一年难得一遇,大家都迫不及待想看看这部科幻片究竟有何特别。下午六点,审核局的放映室内人声鼎沸,连主管张杰等人的副局长陈天河也加入了观看的队伍。
“陈局,您觉得这科幻片靠谱吗?”放映前,有人悄悄发问。
“难说,照国内目前的情况,希望不大。”陈天河低声回应,语气中带着几分感慨,“自从上次的失败后,国内几乎没人敢碰科幻题材了。”
回想过去,他一度对国产大片满怀期待,可现实是,电影公司一次次用流量明星策略打破了这份期待。虽然现在国内不乏制作精良的影片,但在国内市场之外,却难以形成文化影响力。
文化输出,需要的是具有广泛吸引力的作品作为媒介。看看那些风靡华夏的好莱坞大片,哪一部不是既有俊男美女,又有震撼场面?文化输出不是盲目为之,它需要一个强有力的载体。
“好了,大家别讨论了,电影要开始了。”随着灯光渐暗,陈天河提醒道。
电影开篇并未直接展示片名,通常这样的安排是为了在开场部分铺设故事背景。银幕上首先出现的是一系列类似全球新闻报道的画面。
“太阳发生氦闪?”
“建造一万座行星发动机?”
“用两千五百年时间前往4.4光年外的星系?”
陈天河低声喃喃自语,起初他不以为然。但当巨大的行星发动机映入眼帘,占据整个大银幕时,他猛地挺直了腰板。
“嘿,这片子有点意思!真有点意思!”他不禁脱口而出。
此时,“流浪地球”四个鲜红大字跃然屏上,背景中各国语言交织说着“再见,太阳系”,让陈天河浑身一震,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随着电影推进,展现的地下城与之上的冰雪覆盖地面,令陈天河直接从座位上弹了起来。放映厅内,观众们的惊叹声此起彼伏。
“哇塞,这啥玩意儿?未来地表吗?这特效绝了,真·震撼教育啊。”
“我去,屏幕上那不是咱京城的大裤衩吗?”
“这建模,这特效,细品之下还真有两下子!”
“哎哟喂,这些大家伙,做得跟真车似的,太逼真了。”
“不会是我眼花吧,上面那标志,咋瞅着像徐工的?”
……
赞叹声接连不断。
“安静点儿,都别嚷嚷了!”
“都专心看电影行不!”陈天河终于忍无可忍,大声喊了出来。可他似乎忘了,是自己先破坏了观影秩序。而当那座庞大壮观的领航者号空间站显现在银幕上时,全场观众无一例外,惊愕地站起身来,目不转睛地盯着这壮观一幕。
导演显然了解观众对这类画面的喜爱,特意给了领航者号一个长长的特写镜头。在镜头的细致捕捉下,空间站的每一处细节都展露无遗,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那空间站就在眼前。
“哎呀妈呀,这空间站真跟真的一模一样!”有人惊叹。
“你注意到没,宇航员衣服上的徽章?挺有意思的标志。”另一人指着屏幕说道。
“这完全是创造了一个新世界啊!”又有人感叹。
“这特效水平,快赶上好莱坞大片了!”“真没想到,咱们国产科幻片能做成这样。”评论声此起彼伏。
此时,观众们仿佛忘却了所有观影礼仪,只是本能地随着电影情节起伏,连连发出惊叹。陈天河想制止也无力回天,事实上,他自己也被深深震撼,惊呼声比谁都响亮。
当影片进入饱和式救援阶段,宏大的地球背景中,一根根象征着行星发动机重启的淡蓝光束穿越银幕,仿佛穿透了时间与空间,直击每个人的眼底,激起了更加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