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住!你们想干啥?”
“妈,冷静!这不是看咱家苞米掰不过来么,我从县里叫几个朋友回来帮忙。”
姜山连忙拦住韩凤霞解释道。
韩凤霞愣了一下,看了看姜山身后的三个年轻人。
“真的?”
“保真!”
韩凤霞缓缓的放下手里镰刀。
转而开始打量面前的三个人。
自己儿子在县城就是个小混混,鱼找鱼虾找虾,儿子的朋友也不是什么好饼。
不过看着个个人高马大,想来干活也是一把好手。
叮嘱了两句后,韩凤霞离开了。
姜山指着面前的苞米地开始分配任务。
“这片苞米地,你们一人两垄,把这苞米都掰下来,掰完之后再装到车上!”
“东家放心,俺们保证完成任务!”
三人答应一声,转身便钻进了苞米地。
姜山看着三人麻利的动作,满意的点了点头。
有了帮手,活儿干的就是快。
三个大汉吃饱了干起活来比姜山可快多了。
村里正常的劳力一人一天能干一亩半到两亩地,这速度都算是快的。
姜山召唤的这三个大汉,胳膊轮起来像旋风,一天的产量顶得上普通人的一倍!
晚上十点半,天早就黑了下来。
姜山开着拖拉机把自己家的苞米往回拉最后一趟。
三个大汉也坐在车斗里。
家里,韩凤霞早就做好了一桌子好饭好菜。
“小山子,快让你朋友坐下吃饭!”
虽然韩凤霞泼辣,但为人处世这方面还是很厚道。
姜山没下命令,三个大汉仍旧站成一排眼巴巴看着桌子上的饭菜流口水。
“吃饭!”
姜山点点头,三名大汉才在姜山身后依次坐下来拿起筷子。
一顿饭吃下来,三个大汉饭量倒是不少。
韩凤霞越看越觉着不对劲。
三个人光是埋头吃饭,一句话也不说。
“那啥,姨问你们一句,你们都叫啥名啊?”
三名大汉齐刷刷的看了看姜山。
“我是老二!”
“我是老三!”
“我是老四!”
三人异口同声说道。
韩凤霞突然有种不好的预感。
“那……”
“这是我们老大!”
三人指着稳坐钓鱼台的姜山,恭敬的说道。
吃完饭,姜山领着三个大汉来到隔壁院子。
姜山他姥爷还活着的时候就住这地方。
姜山把几人领到了靠东边的一间屋子。
屋里地方不小,还有一铺火炕。别说三个人,再来几个人也睡得下。
“你们就住这屋吧,被褥什么的都是现成的,自己铺一下。”
姜山指了指堆在一旁的几床被褥说道。
安顿好了三名劳工后。
姜山按照记忆回到了自己的屋子。
老式瓷砖铺地,一铺坐北朝南的火炕,外加一套桌椅和衣柜。
和记忆中的格局差不多。
特别是炕上还有一排靠东墙的炕柜。
把手伸到柜底缝隙里掏了掏,果然掏出来一个小铁皮匣子。
“这玩意儿还在呢?”
姜山有点小惊喜。
和前世记忆里重合的地方越来越多了。
这匣子是自己小时候装打弹弓玻璃珠的,没想到现在还在。
掀开被炕柜压着的炕革,果然在下面还找到了几本杂志。
(活动时间:6月8日到6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