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李儒点头回应,试探道:“相国您看...”
“无名小卒一个,你看着办吧,咱家就不操这个心了。”董卓无所谓道:“反正袁绍跑了,卢植死了,如今也没人敢再反对废立之事。”
确实,眼下董卓已经把持朝政大权。
卢琛对他而言,无非就是蝼蚁而已,根本不值得董卓浪费心思。
“卑职明白,会派人去处理掉。”李儒点头答应下来。
“提起蔡邕,咱家也是有些日子没听他操琴了。”董卓略微思索,道:“择日不如撞日,派人通知一下,咱家稍后要过去一趟。”
“喏。”李儒领命而去。
说起来,蔡邕在董卓这里有面子,正是因为此事。
董卓杀才一个,偏偏喜欢听蔡邕弹琴。
朝中百官董卓谁也瞧不上,唯独对蔡邕高看一眼。
其实董卓也不是喜欢琴曲,而是当年他入京为官时,同僚都看不起他这个边鄙武夫。
唯独蔡邕没歧视董卓,还说董卓随身的佩刀大有来历,乃是昔年项羽的兵刃。
其实佩刀是不是项羽的兵刃,董卓身为主人还能不清楚吗?
蔡邕这么说无非是抬举,给董卓脸上贴金。
但正是因为昔年这点恩情,让董卓铭记至今。
如今大权在握后,还乐意对蔡邕尊重有加,甚至有时还能听从蔡邕的一二谏言,属实难能可贵。
“相国,都安排妥了。”李儒返回禀报。
“走。”
董卓坐上车驾离开皇宫,径直去往蔡邕府上。
蔡府。
“老爷,卢公子求见。”
蔡邕闻言明白原因,知晓卢琛肯定为遗信而来。
“昭姬。”
“女儿在。”
蔡邕郑重拿出一封信件,递交到蔡琰手中,叮嘱道:
“此乃子干兄遗言,你去交予卢贤侄。”
“喏。”蔡琰接过信件答应。
“还有。”蔡邕慎重道:“一会儿董相国要来府上,你过去之后务必看住卢贤侄,莫要让他冲动行事,白白送了性命。”
一会儿董卓要来,蔡邕担心卢琛得知消息,一冲动来找杀父仇人的麻烦,故而叮嘱女儿稳住卢琛。
“女儿明白。”
“去吧。”
蔡琰领命而去,手持书信去往卢琛的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