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虽如此,但要如何出手呢?”袁绍不禁发愁。
“主公,卑职有一计。”郭图眼珠一转。
“哦?”袁绍来了兴趣,“公则说来听听。”
“主公,您离开这段时间,河北其他世家大族,又送来许多钱粮资助咱们。”郭图继续道:“清河崔氏、博陵崔氏、昌城刘氏...”
“林林总总算下来,再加上甄氏送来的钱粮,估摸着拉出两万大军不难。”
“好!”袁绍闻言喜不自胜。
什么是四世三公,什么是天下楷模。
这就是。
刘备根基浅薄,一开始只能拉起千人队伍。
还是卢琛忙前忙后,累死累活,又恰逢甄家遇难
一番机缘巧合之下,才有幸搞到近万人军资。
而袁绍什么都不用干,只需要放出风声响应起兵,全河北的世家大族,纷纷上杆子给他送钱投资,就能拥有两万人的资本。
“这虽然是个好消息,但跟刘备他们几个有什么关系?”袁绍旋即奇怪。
“主公,当今天下,实力为尊。”郭图解释道:“董贼之所以能称霸洛阳,不就是因为手中有西凉军么。”
“如今军资在手,两万大军唾手可得。”郭图热切道:“待到会盟之时,各路诸侯当属主公为尊,说不定还要由您担任盟主职位。”
“而那小小刘备能有几人?了不起拉起两千人马而已。”郭图继续道:“届时主公身居盟主之位,又有两万大军,收拾一个小小刘备,岂非易如反掌?”
“好!说得好!”袁绍眼睛一亮,随即又皱眉道:“还是不够。”
“如何不够?”郭图有些不解。
“刘备首倡义兵,有大义加身,卢琛更是卢植之子,乃忠良之后。”
袁绍苦恼道:“以我的身份,若是无缘无故弄死二人,恐怕也会遭人诟病。”
“尤其是我那个‘好弟弟’袁术,肯定会咬着不放、攻讦于我。”
郭图眼珠一转,献策道:“主公,有道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什么意思?”
“成也密诏,败也密诏。”郭图阴恻恻道:“密诏是真是假还是两说,而矫诏可是死罪啊...”
“可诏书乃起兵讨董的大义,否定密诏岂非否定咱们出兵的法理?”袁绍微微蹙眉。
“主公,这不过是个理由而已。”郭图解释道:“您实力强大,说什么就是什么,其他诸侯自然乐得卖您一个面子,不会替刘备、卢琛说话。”
“至于起兵大义,众诸侯已经齐聚酸枣,有没有密诏还重要吗?”
“难不成没有密诏,众诸侯便不讨董了?”
“这倒也是。”袁绍微微颔首,“诸侯齐聚酸枣,总不可能一兵不发就撤退,谁也丢不起这个人。”
“何况主公届时当上盟主,振臂一呼,谁不响应?”郭图继续道:“否定密诏的存在,换作主公来呼吁讨董,还能提高主公的声望啊!”
“公则妙计也!”袁绍眼睛一亮,旋即狠声道:“届时,还能处死这二人立威,方便发号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