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华一眼就看见了两人。
忙不迭地迎上去。
热情的招呼道:“李主任,您来了,我这就叫杨师傅出来。”
说罢便风风火火地跑进了食堂。
何雨柱在轧钢厂食堂那会儿,可有不少老熟人,一个个热情地打招呼。
杨师傅很快就出来了。
这位大厨虽说是半路出家,但手艺还真不赖。
但做菜味道很正,食堂的师傅们也都说好。
两人互相问候之后,李德怀就指着何雨柱介绍。
“这位是何雨柱,何大清的儿子,现在可是梨园的大厨。”
然后又对何雨柱说。
“这是杨师傅,咱们轧钢厂食堂的大拿。”
何雨柱与杨师傅握了握手。
相互招呼一声,便随着李德怀一道儿来到了仓库。
这何雨柱虽年纪轻轻,可在梨园的那会儿。
他的厨艺就已经让人刮目相看,连最挑剔的食客也得对他竖起大拇指。
杨师傅见了他,哪敢小觑,脸上堆满了敬意。
那些老员工,更是自愿成了他的下手。
毕竟娄董事长宴请时的那手艺,至今让他们回味无穷。
何雨柱环顾四周的食材。
了解了有九位食客的需求后,心中便有了谱,打算小露一手。
做它个十六道菜,保管从白切鸡到金瓜酿芋泥,样样叫人垂涎。
他估算着都是些壮汉,菜的分量自然不能少。
学徒们只能负责清洗食材。
至于切菜,何雨柱可不愿假手于人,毕竟这刀工可是他的看家本事。
时间紧迫,炖菜就免了。
转眼间,刚敲响十二点的钟声。
十六道菜就已准备妥当。
李德怀赶紧指挥学徒们上菜。
跟何雨柱打了个手势,便匆匆前去迎接贵客。
来的这些人物,都是考察扩张大计的。
他们对多地轧钢厂的选址可是相当关注。
何雨柱想起那会儿。
红星轧钢厂正是扩张的时候。
人手一下子多了三倍,他中午的工作负担也跟着加重。
但说来也怪,那会儿他居然还能每天带回家比平时更丰盛的饭菜。
要知道,那阵儿正闹饥荒呢。
可秦淮茹那帮人,愣是看不见他的辛苦。
一个劲地让他多带些,再多带些,活像一群永远吃不饱的饿狼。
想起这段,何雨柱忍不住笑出了声。
自嘲般的小声嘀咕着:“怎么又想起这些破事儿来了?”
现在他的日子可是越过越滋润。
还得了个系统空间,早把那些苦日子甩到九霄云外去了。
“来,何师傅!喝口水休息会儿。”
一声清亮的呼唤。
把何雨柱从回忆中拉了回来。
抬头一看,原来是马华,他那张和善的脸上笑开了花。
“谢了,小马。”
按理说,马华应该在两年后。
十五岁那年来的轧钢厂,但这会儿他才十三岁。
何雨柱便带着好奇跟他闲聊起来。
闲聊中也明白过来。
原来是马华的母亲年初生病住院,机缘巧合下在医院认识了李德怀。
马华机灵地帮李德怀照看东西,两人就此结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