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秋霞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十六日上午举行。
这时,叶秋文的伤基本复原了,只是还不能太用力。他做了一回受难英雄,看着八成是被害死的真正英雄遗像,心里备感凄凉和愤懑。
车雪莲攥着他的左手,不停地抽噎着,一起轻轻站在送别的人群中。
广场上庄严肃穆,所有人都穿着黑色的衣服,带着黑色袖章,面向西边。
西边的舞台,被临时改建成了以黑色为主调的灵堂,前面挂着一幅黑底白字横幅:“沉痛悼念黄秋霞逝世”。
两侧是一副挽联:“鸣笛衔哀,痛悼英魂达仙界;惩恶擒虎,高张亮剑净人寰。”
一副挽联,既寄托了人们的哀思,也高度概括了她一年来的功绩,通俗易懂。
里边的墙上,有一幅黄秋霞的巨幅画像,一朵巨大的白色牡丹花挂在像框的上方,台的正中,躺着她的遗体,周围翠柏、鲜花环绕,子女亲属有的站、有的跪在遗体前。
灵堂下面的广场,空出一块约百平米的地方,也没座位,只有一个话筒孤零零地立在正中,两边是着白色运动服哀乐队。
广场上,除了各机关工作人员外,还有当地的驻军等人员,四周站满了百姓,一直延伸到了外面的大街和公路上。公路上的车,被堵成了一条长龙,虽然有交警在疏导,但人员实在太多,交警也无能为力。
因为,在场的人员大都眼含泪花,对他们的劝导无动于衷,沉浸在一遍哀痛的氛围中。所以,交警努力劝导了一会,见没效果就直接放弃了。
更让二人感到意外的是,追悼会还没开始,就有人开始哭泣了。
跪在台上的黄秋霞亲属,包括她唯一的儿子,看着曾经表面和蔼却严厉的母亲,眨眼间离开了这个世界,阴阳两隔,忍不住痛哭失声。
黄秋霞的丈夫陈子雄,虽然没跪,但凝视着妻子遗像,竟是无语泪滴,充不住轻声念道:
“辛苦最怜天上月,
一夕如环,
夕夕都成玦。
若似月轮终皎洁,
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
燕子依然,
软踏帘钩说。
唱罢秋坟愁未歇,
春丛认取双栖蝶。”
此时的陈子雄觉得,妻就是如夜空中皎洁的月亮,即使去了仙界,也还在温暖着自己的心。但他又觉得此词,还不足以代表自己对妻子的怀念之情。可在他知道的诗词中,又找不出更好的诗词来表达了。
作为一个诗词爱好者,一时又想出更好的诗词来悼念妻子?又想了一会,他才喃喃自语:“梦断香消四十年,
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
犹吊遗踪一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