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毅晚上没选择去图书馆,而是去了师傅关老先生的家。
今天正是老先生给他授课的日子。
每周两次,定在星期二和星期五。
中间隔开三天,好让苏毅有时间吸收消化学过的内容。
每次课程结束还得来个小测验,只有苏毅通过考验,老先生才会再传授些新知识给他。
老规矩,带上两瓶好酒。
别的东西可带可不带,但这好酒,是断不能少的。
迈进院门,苏毅没急着进屋。
而是先拧开一瓶酒,对着瓶口轻轻吹了一口气。
瞬间,屋里就传来了声音。
“嘿,二锅头的味儿,小子,快来给爷爷斟上一杯!”
一听这屋里的声音,
苏毅脸上漾起了笑容。
他真心佩服老先生的鼻子,只要是老先生尝过的酒,
那味道就能刻在他脑子里,
不管你怎么变花样,只要他一嗅到那味儿,立刻就能报出酒名。
红星二锅头。
这是京城人最爱的粮食酒。
实际上,早先的二锅头并不叫这名。
这酒的酿造,还有些讲究。
要用大曲烧锅酿制,反复加料又冷却,通常得经三次冷水提取酒液。
首次得到的称为“酒头”,第二次的叫“二锅”,第三次则是“酒尾”。
后来到了1949年,那时京城有白酒烧锅作坊共44家,市区里有28家,近郊区16家,一年产销量约六百万斤。
一斤酒要三斤粮食,
算下来,就得一千八百万斤粮食。
因此,为了节约粮食,人们开始用甘薯来酿酒。
还特地建了个酒厂,
这就是红星厂的早期形态,也因此,生产的白酒被命名为红星二锅头。
进了屋,苏毅由衷赞叹:“师傅,您这鼻子真是神了。”
“小滑头,要不是有这本事,我怎当你师傅!”
“行了,少贫嘴,快给爷爷倒上!”
“得嘞,您老稍等片刻!”
乐呵呵地侍候着老先生喝酒,
苏毅边蹭着花生米,偶尔也小抿一口。
两人这样喝了一阵后,
才正式进入教学环节。
“前些天给你讲的古董三大价值,现在你给我复述一遍!”
“好的,您老仔细听。”
苏毅应了一声,
随即开始述说。
“首先是艺术价值,简单说,就是各有所爱。正因为有人钟情,古董才能流传保留下来。就像唐太宗李世民,去世了也要将《兰亭集序》带进棺材。”
“正因为有艺术价值,才能达到精神上的满足……”
讲完第一点,老先生点点头,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