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对阎埠贵的脾性了如指掌,方才那一席话,实则是精心布局,既为自己与易老先生筑起了一道保护墙,又巧妙地让阎埠贵步入了自己的圈套。
此番计谋,并非空穴来风。
回想起往昔,数年前,阎埠贵之子阎解成与于莉相亲之际,为博未来岳父欢心,却因囊中羞涩而向在食品厂任职的王静求助,希望能得到些无需凭票的廉价罐头。
这等请求,实属为难,但王静念及旧情,最终还是自掏腰包相助。
此事传开后,院中邻里纷纷效仿,让王静陷入了无尽的困扰。
而这一切的源头,皆因阎家那些微妙而复杂的心思。
平日里行事谨慎的三大爷,在风波之中为求自保,竟也在众人面前做了一番含糊其辞的表态,虽未直接将矛头指向王静,但她的名字却因此更加频繁地出现在舆论的漩涡之中。
而那些平日里自诩公正或爱摆架子的邻里,此刻却集体失语,任由王静孤立无援,面对误解与指责。
幸而,真相终得大白,得益于厂方的及时介入,王静的名誉得以恢复。
至于贾张氏,虽为风波的始作俑者,却因一大爷的庇护,仅落得清扫院落三个月的轻微处罚。
王静虽心中五味杂陈,但为了大局考虑,并未深究。
但自此之后,她与院中人的交往,不自觉地多了几分距离与谨慎。
这段经历,如同一块无形的烙印,深深印刻在王静与王建的心头。
尤其是穿越而来的王建,对院中人的看法更是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尤其是对那位表面和蔼实则虚伪的一大爷,以及贾家那群自私自利的成员,更是多了几分戒备。
放下过往的纠葛,王建将精心准备的烤鸭摆上餐桌,准备与家人共享这份美味。
烤鸭的品尝方式多样,既可搭配薄饼与酱料,亦可直接品尝那酥脆可口的鸭皮,或是将其与白糖搭配,享受那独特的甜咸交织。
餐后,剩余的鸭架亦被充分利用,经过精心熬煮,化作一锅香气四溢、解腻暖身的鸭架汤,为这顿饭画上了一个温馨的句号。
在熬制鸭架汤的温馨时光里,王建不禁再次回想起这段经历,心中情感复杂。
此刻,荷叶饼的余温与烤鸭肉片的鲜美交织,依旧在舌尖上翩翩起舞,那份滋味令人沉醉,享受未曾稍减,惬意之感油然而生。
与此同时,
王建正沉浸于烤鸭的浓郁风味中,独享着那份由味蕾传递至心底的幸福。
而在不远处,赵大年也结束了忙碌的一天,缓缓步入家门。
“大年啊,你可有耳闻?王家那孩子竟然添了辆崭新的脚踏车。”赵大年的妻子刘芳一见他归来,便急不可耐地分享起这桩新鲜事,语气中透露出一丝讶异。
“哦?不过是添置了辆自行车,至于这般兴师动众吗?”
赵大年表面故作平静,内心却暗自思量,毕竟王家的生活条件摆在那里,此举倒也合乎情理。
王静夫妇,一个在轧钢厂驾驶,一个在食品厂忙碌,双职工的家庭,日子自然比旁人更为宽裕。
“不仅如此,还添了块手表呢,是海鸥牌的,听说品质不俗。”见丈夫反应平平,刘芳又添了几分渲染,企图引发他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