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借钱这事儿?”易中海闻言,面上闪过一抹愕然,心中暗叹今日怎的如此多波折。
他眉头微蹙,身体不自觉地往后微倾,似乎是在无声地提醒杨建国屋内的状况。
杨建国步入屋内,一眼便注意到了赵大年,也是微微一愣:“大年哥也在这儿呢?”
两人虽非同院居住,但因同属一个社区,平日里也常有往来,算是熟人了。
“哦,我刚好路过,进来和大爷闲聊几句。”赵大年随口找了个借口,刻意避开了真正的来意。
“那……一大爷,要不我先出去,等会儿再来?”杨建国见状,觉得有旁人在场,提及借钱之事略显尴尬。
此言一出,易中海心中暗自窃喜,巴不得他能立刻消失。
然而,赵大年却突然插话:“不用,建国兄弟,你刚说的话我都听见了。这年头,谁还没个难处,借钱不是丢人的事。你放心,我嘴巴紧,不会乱传。”
易中海一听,心中顿时涌起一股无名火,暗自埋怨赵大年多此一举,却又只能勉强维持笑容:“大年言之有理,邻里之间本就应相互扶持。”
杨建国闻言,感激地望向赵大年,两人目光交汇,会心一笑。
这一幕落在易中海眼中,却如同芒刺在背,心中暗道:我这一家之长,怎就成了局外人?你俩这默契十足的样子,是当我透明吗?
他甚至开始胡乱猜测,这两人是否早已暗中勾结,故意来给他添堵。
刚才,赵大年亲眼目睹了杨建国踏入门槛,脸上挂着寻求经济援助的迫切神色,心中不禁泛起一阵涟漪。
他暗自思量:既然一大爷易中海已经展现出了对杨建国的关怀,自己又怎能置身事外?
无论昔日的交情深浅,既然开了这扇窗,后续便如顺水推舟般自然。
杨建国虽对赵大年的突然支持感到意外,却也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机会,向易中海诚恳陈情:“一大爷,您最了解我的家境,兰子跟着我,日子清苦,但她依然为这个家带来了新生命,两个小子活泼可爱。
我虽无能,却也不忍妻儿受苦。
近日,我特意在市集上换了些肉票,想带他们去烤肉馆改善伙食,不料手头拮据……只需五块,暂时应急,日后必当加倍奉还。”
易中海听后,心中情感复杂交织。他未曾料到,这借款竟是为了满足一时的口腹享受,去那个他自己都鲜少踏足的地方。
五块虽不多,但背后的理由却让他感到不是滋味,尤其是联想到自己无儿无女的孤寂。
正当易中海内心挣扎之际,赵大年又不失时机地插言,看似无心却似有意:“一大爷,您得帮帮建国,他难得想对家人好点,况且还有孩子呢,这忙得帮!”易中海心中暗自嘀咕:你这时候倒挺积极。
“建国,进来坐吧,大年也正巧有事找我谈。”易中海决定先邀请二人进屋,再慢慢周旋。
他深知,自己必须扮演好这只老狐狸,不能让两人的如意算盘轻易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