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的爵位已经确定了,但具体是什么地方,谁也不知道。
虽然被称为东京,而以前的开封就叫东京。
可是朱雄英却说,此东京,非彼东京!
具体是怎么回事,就算是朱元璋,也不知道。
不过朱元璋并不在意,只要朱雄英不杀了朱允炊,只要给朱允炆一定的富贵,那就随便他搞!
圣旨很快就到了,朱允炆和昌氏此刻正在愁呢。
“娘,这舆论散布,怎么没效果?“
吕氏也感觉到了不对,道:“我让堂兄散播谣言,他应该已经四处散布才对,可到现在还没闹出什么动静,这就奇怪了!
朱允炆眉头一皱,道:“如果不成,那就只能另想办法了,今日朱雄英已经加冠礼,封太孙,如果让他坐稳,我就真一点机会也没有了!
吕氏看着自己的儿子,这孩子喜欢学习,懂规矩,对自己言听计从,乖巧听话。
唯一可惜的是,他似乎缺乏足够的思维能力,对自己的母亲,有着极大的依赖性。
吕氏并不知道,这一切都是因为他太过溺爱朱允炆,才让朱允炆变成了一个书呆子,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算了,其他办法,以后再说。”吕氏也没办法,只好这么说。
“不管怎么说,常氏的死,他们都查不出个所以然来,向来不了了之。你我住在东宫,你又有文官支持,让你上位,也还有机会!”
朱允炆一听,倒也有几分道理。
偏偏这个时候,宣旨的太监进来了。
朱允炆与吕氏连忙跪倒在地,本以为这是一件天大的喜事,然而听完圣旨后,朱允炆和吕氏均是脸色惨白。
“封……封王?东京郡王……暂居京城王府..…完了......皇爷爷这是直接给我换了路了..…
朱允炆急了,若是没有封王,让他住在东宫,那他就意味着还有机会继续争。
就算朱雄英被册封为太孙,也不是不能废了而立自己。
可若是给自己也封了郡王,岂不是把自己的身份也就直接定性了?
“娘,怎么办?”朱允炆急得团团转。
吕氏皱眉道:“陛下真的这么宠爱他?一回来,就被册封为太孙,原本你还差一步就能成为太孙,现在却被封为王爷……东京?“开封?”那里,不就是周王的封地?”
朱元璋的这一招,让这对母子都有些措手不及,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反应。
“怎么会这样?我去见皇爷爷!”朱允炆不服,也不管他娘吕氏怎么劝,非要见朱元璋不可。
没过多久,就出现在武英殿之外。
这时,朱元璋带着朱雄英,拿着许多文官的名字木牌,挑选合适的,进入殿阁来帮助老朱和朱雄英处理事情的秘书。
处理朝政,得有学问,但也不能光找有学问的,也得有独特见解、思维灵活、不同阶层的人。
因此,朱雄英提议,从翰林院中挑选一些学识渊博的老夫子。
“这些人多读圣贤书,对古代治国理政策论多有涉猎,是处理朝政的重要组成。”
朱元璋深以为然,说:“这样的话,翰林院的大学士,成为咱的助手,是必要的。”
朱雄英又说:第二,在六部之中,择一批贤能之士,入殿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