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意识到,在皇权的绝对力量面前,个人的智谋与算计显得如此渺小与无力。
海公公内心自问,近期行事皆谨慎周全,未曾有丝毫越矩,怎料会突遭此等重创,心中疑云密布,愈发难以释怀。
究竟是何缘由?
他步步为营,多年苦心经营,方得皇上几分青睐,而今这份信任竟如镜花水月,瞬间消散无踪。
难道,是有人暗中窥伺,搜集了他的把柄,进而向圣上密奏?
疑虑如野草般疯长,海公公脑海中迅速掠过朝中一张张熟悉的面孔。
锦衣卫?
云奇公公?
亦或是文武大臣?
他逐一审视,却终是一无所获,实在想不通是谁,竟然能有如此手腕,让皇上骤然改变态度?
此事蹊跷至极,海公公心中五味杂陈,惊愕之余更添几分不安。他努力压抑着内心的慌乱,不让情绪外泄,生怕一丝破绽都会引来更大的麻烦。
正当他沉浸在思绪的漩涡中时,耳畔传来了一声声急切的呼唤,将他从沉思中拉回现实。
“海公公?”
他猛地抬头,对上朱棣那双充满焦虑的眼睛,满是无助与迷茫,仿佛失去了方向的孤舟。
看着朱棣这副模样,海公公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感。
虽说他是个只会打仗的皇子,但正是这份依赖,让他在这波诡云谲的宫廷斗争中尚存一线生机。
“燕王殿下请放心。”
“皇上既已下旨,奴才自当遵命,日后便不再有来往。不过,奴才之心,始终与殿下同在。”
言罢,海公公轻轻拍了拍朱棣的肩膀,以示鼓励。
海公公的脸色虽仍显苍白,但眼中似乎平静了下来。
在海公公的指引下,两人缓缓来到了宫廊的一个角落。
待周遭喧嚣散尽,海公公方才轻声细语,贴近朱棣耳边低语了几句。
“殿下莫急。”
“陛下旨意虽下,你我之间,非一纸诏书所能断绝。奴才虽不能明目张胆相助,但若有难解之惑,殿下可随时飞鸽传书,奴才定当竭力解答。”
听到这,朱棣眼中闪过一丝光亮,瞬间松了一口气,连身上的疲惫与隐痛都似乎减轻了几分。
“多谢海公公!此恩此情,朱棣铭记于心!”
望着朱棣被侍从搀扶上马车,渐行渐远的背影,海公公面上的浅笑渐渐凝固,眼底再度泛起层层迷雾。
“究竟是谁,意图置我于死地?”
他心中暗自思量,却苦于无确凿线索,只得收敛心神,悄然返回府邸。
府内,几个黑衣人早已等候多时,见他归来,立刻上前听命。
“你们暗中查探,务必查明近日何人向皇上进言构陷于我!”
随着他低沉有力的指令,几道黑影瞬间没入夜色之中,无声无息。
海公公虽是御前太监总管,手下掌管几千太监,不过作为朱棣的亲信,皇上降旨的事,自然满朝皆知。
有人窃喜,以为这是陛下明察秋毫,肃清朝纲之举;有人愕然,对突如其来的变故感到难以置信;更有朝臣面露惊惧,私下里议论纷纷,揣测其中深意。
即便是太子府,亦未能幸免于这股风波的波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