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正常的华夏父亲突然看到十多年前的私生子,突然闯进他的视野,而且还是以一个天赋极高的数学新星,被大佬称赞为少年天才的方式,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首先大概都是骄傲……
冯宇也一样,但仅持续了一秒钟……
随后便是惶恐!
是的,惶恐!
冯宇是真没想到那个女人竟然真的把这个孩子生了下来,还养到了这么大,这让他本能的感觉到了危险,然后……慌了!
他现在的生活很美满,有一个爱他的妻子,跟两个可爱的孩子。
最重要的是,他的岳父是米凯尔·艾森,美国知名的量子物理学家,科学院院士。他岳父的父亲就更厉害了,卢卡斯·艾森,菲尔兹奖获得者,代数几何跟交换代数方面的顶级专家。
世界数学界依然健在的大佬级人物之一。
他能够到伯克利分校工作,能够进入丹尼斯的课题组,能够频繁参加各种高端学术会议,除了他本身的实力之外,更重要的是卢卡斯·艾森的推荐跟作保。
这也是哪怕生了两个孩子之后,他的妻子艾琳身材已经开始逐渐走样,但他依然很爱妻子的原因。
他能在这个国度活的很滋润,能够有如今的成就,很大程度上都是靠了岳父那一家人对他的帮助,现在乔喻的出现意味着变数。
冯宇不喜欢这种变数,尤其是他正在处于自己事业上升的关键期。
他参与的几何朗兰兹猜想已经被证明,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作为团队主要成员之一,大概率能被提名菲尔兹奖,当然这次肯定是陪跑。
卢卡斯·艾森已经跟他谈过了,这届先陪跑,混个脸熟,并在明年的世界数学家大会上做45分钟报告,然后在接下来四年里做出一些成果,这样下届世界数学家大会就能顺理成章的拿到菲尔兹奖。
是的,只要卢卡斯·艾森还能活六年,他大概率能拿奖。
因为下届评审委员会中有很多会是卢卡斯·艾森的朋友跟学生。
冯宇自己也不是什么都没做,他活跃在各类数学会议,并对华夏数学家跟华夏留学生都特别友好,就是希望到时候除了来自婆家的助力外,还能得到华夏数学界的大力支持。
毕竟如果成功的话,他将是华夏历史上第三位华夏裔菲尔兹奖获得者。华夏人也会与有荣焉,是他天然最好争取的对象。所以他跟袁正心的关系处理得也不错。
这个时候突然蹦出的乔喻让他慌了。
如果他这个私生子,真的表现得如此有数学天赋,那必然是要来美国留学的。毕竟,这里才是真正数学家的天堂。至于国内……
别开玩笑了,这么多年了,华夏出过一个菲尔兹奖吗?
就那么两个,哪个没有在美国留学的经历?哪个不是在美国才学成的?
当这个想法蹿进脑海,冯宇的第一想法就是这篇论文他绝对不能审。
最少在他获得菲尔兹奖之前,绝对不能跟乔喻扯上半点关系。
当有了这个想法后,冯宇突然悚然一惊。
为什么会这么巧?正好找上他当审稿人?
难道是有人在试探他?
这并不是没有可能的。
虽然他平日里跟所有人的人缘都不错,大家都觉得他是一个性格温和又极有能力的教授,但冯宇觉得从他的名字出现在菲尔兹奖候选者的名单开始,潜在的敌人就已经出现了。
他仔细看着网站上的照片,跟他年轻时的眉目是真有些像。所以这是否是竞争对手想办法来试探他?
好吧,不管是不是,他都必须立刻离这篇论文远一点。
虽然心里已经打定了主意,但冯宇并没有立刻给丹尼斯回电话,而是专注的看起了论文。
不得不说冯宇的水平还是有的,起码审稿的审美在线。
对于这篇论文,他还是有极高的评价,甚至找不出什么错误的地方。
唯一可惜的是,乔喻出现的早了些。
如果晚上六年,那个时候他已经功成名就,哪怕曝出私生子的丑闻,也不那么重要了。但现在这个关键时候,绝对不行!
好在他黄天不负有心人,终于找到了一个引用方面的问题。
其实这都不能算问题。
论文在一个重要引理的证明过程中,引用了罗伯特·格林的在2017年一篇论文中的结论。
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但博闻广记的冯宇记得当年罗伯特的这篇论文是有争议的,这部分内容恰好跟哈佛大学的菲尔斯曼教授率先发表的论文在这一部分有雷同,且存在一些争议。
虽然论文引用是作者很主观的事情,但这一块也许能做些文章?
冯宇仔细思考之后,觉得他还是没必要做这么明显,现在他需要的是把这个可能的锅赶紧甩出去,最多只能提供些建议。
于是当注意力从论文中转移时,冯宇才发现已经是下午四点。
不知不觉中,他竟然已经看了五个小时论文,甚至带的午饭都没吃,他都没感觉到饥饿。
不过看完之后他依然没感觉到饿,在脑子里大概想了一番措辞之后,冯宇拿起电话给丹尼斯拨了回去。
简单的寒暄了两句后,冯宇直接说道:“很抱歉,丹尼斯,我突然想到最近一段时间会很忙。考虑到这篇论文是杜根教授邀请你审核的,我想这篇论文也许应该换一位审稿人。”
“哦?弗兰克,是因为对这篇论文不感兴趣吗?”
“也不能这么说,正如我说的,一方面我很忙,一方面这类代数曲线有理数点问题我不太擅长。出于对论文负责任的态度,我觉得也许有更适合的教授,比如菲尔斯曼教授,我想他一定对这种能解决具体问题的论文很感兴趣。”
“好吧,我会考虑的。”
“不好意思,丹尼斯。”
“没什么,我们都有自己的事情。”
……
哈佛大学,坐在电脑前的丹尼斯·盖茨摇了摇头。
他简单看过论文,尤其是最后的超算验证报告。说实话,这类重量级的论文其实是相对好审的。
只要证明部分的逻辑推导过程,没有明显的错误,基本都可以过。
哪怕未来真的出现了不符合公式的特殊曲线,也不能说这篇论文的结论是错误的。虽然数学要求绝对的准确,但如果真出现这种情况,接下来数学家要做的也是研究这类特殊曲线导致公式不再准确的原因,而不会轻易否定原本公式的错误。
毕竟能对已知曲线的上界结果推测完全正确,已经足以证明这个公式的价值。起码在工程跟应用领域是允许有一定误差存在的。
要知道光是LMFDB数据库,就有超过三百万的椭圆曲线记录。
再加上这篇论文是《数学年刊》的主编亲自邀请审稿人,他选择这位弗兰克教授也是顺水推舟的人情——大家都知道弗兰克对华夏的学生非常友好。
谁知道这位教授竟然拒绝审稿了。
好吧,丹尼斯·盖茨把注意力放回了电脑屏幕,屏幕上是编辑到一大半的信件。
这封信恰好是写给另一位团队中的华夏成员,同时也是他的学生——华清大学袁正心数学研究中心的年轻教授潘敬元,
信件主要是讨论数学界对他们新发的论文一些讨论。
这是团队中很正常且极有必要的交流。
几何朗兰兹猜想的证明在数学界是极为重要的成果,这个结论是由五篇论文构成,总计有八百多页。
会引发各种讨论是很正常的事情。
很自然的,正事聊完之后,在邮件末尾,丹尼斯·盖茨随口抱怨了几句。
“……还记得我本打算让你帮我审核的那篇论文,就是那个你口中的天才少年。你因为考虑到要避嫌,拒绝了审核这篇论文,没想到弗兰克也拒绝了,他给出的理由竟然是不太适合审核。天啊,难道一定要我来审核这篇论文么?”
信件完成,点击了发送,然后丹尼斯拿起了论文,开始认真考虑,干脆他辛苦些,突击两天把这篇论文审完吧。
他不是那种脾气古怪的教授,起码不会愿意为这种莫名其妙的事情得罪一位顶级期刊的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