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3月27日!
粤东省!
三月的粤东省,春回大地。
天气却还是有些冷意,走到羊城街道上的行人,忍不住裹紧了衣领儿。
拉着黄包车的车夫、在大街上吆喝着的卖报小童、还有穿着制服的巡警游荡。
构成一副典型的民国市井图。
羊城一个名为黄埔的地方,有一场足以改变大夏国历史进程的考试正在进行。
在那简陋的考场之中,手持毛笔的青年们挥斥方遒。
或是兴奋!
或是忧虑!!
或是迷茫与困惑!
这考场内的应试青年,神色不一。
不过能从天南地北聚集到此处,来参与这场黄埔军校入校测试的学子,无不是怀着为国为民的远大抱负。
黄则华!
便是这群莘莘学子中的一位。
“论修建三峡大坝之必要性!”
黄则华在看到这套测验试卷中的“附加题”,一脸的懵逼。
难不成是自己穿越来到这个世界十几二十载,闹出的蝴蝶效应?
黄埔军校的测试题中,怎么会出现这样一道题目?
不过想来也是比较合理。
南方军总理荪载之在对大夏国水利工程开发过程中,就提到过要修建三峡大坝一说。
1919年,荪载之便在《建国方略》的实业计划中提出要在三峡河段“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以溯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力”。
1924年他又在“民生主义”演讲中提到在三峡可以装3000万匹马力的发电机。
想来这道附加题,便是荪先生加进去的。
毕竟这黄埔军校总理,此时必然是他想到修建三峡大坝的事情。
所以突然来了兴致,在测试卷中加了这么一道题目,用来考校想入黄埔军校的这些青年学生。
想到这里,黄则华微微一笑。
只见他提笔就在试卷上写道:“学生反对修建三峡大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