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掷弹组!”
“掷弹筒组!!”
黄则华大手一挥,立刻有两队士兵上前。
而这掷弹组与掷弹筒组两队人马,也是有区别的。
掷弹组由投掷手榴弹的掷弹手组成,他们都是以经验、人力将手榴弹投放到敌军阵地。
至于掷弹筒组,则是利用掷弹筒对敌军形成打击。
掷弹筒的别名又叫超轻型迫击炮,在平行世界之中,其主要装备二战中东洋帝国军队之中,口径在50MM以下,单兵携带,不占编制。
当时,,侵夏东洋军主要装备抛射筒为25.4厘米的掷弹筒,每个东洋步兵小队(相当于大夏国的排,人数在50人到70人之间)都配备一个机枪小组(有二挺轻机枪),一个掷弹筒小组(有二个掷弹筒)和二个步枪班。
后期为一个小队一个掷弹筒,一挺轻机枪。
其主要特点是射角大,弹道弯曲,射程不远。主要用来杀伤躲藏在工事和隐蔽物后的敌人或者在远距离杀伤敌人有生力量,它的杀伤效果好,操作方便,可以伴随由单兵携带随一线步兵移动,对一线步兵进行支援。
由于单兵携带且可以隐蔽在障碍物后发射,它的隐蔽性很强。掷弹筒由特制的弹药袋携带,一个弹药袋可以携带8枚榴弹,一个二人掷弹筒小组可以携带16枚。
眼下!
国府党控制区域内的军工体系刚起步,精密的轻重机枪、甚至步枪加工起来都颇为费劲。
更别说什么大炮!
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增强步兵班组的实力。
黄则华便让军工厂先行制造出这种简便、同时能够提供一定火力支持的掷弹筒。
这种掷弹筒全炮长413毫米,炮筒身长260毫米,全炮重2.7公斤,炮筒重1.6公斤,炮筒脚长170毫米,炮筒板重1.1公斤,脚板高60毫米,脚板宽67毫米,最大射程700米,有效射程500米。
掷弹组与掷弹筒组相互协作,手榴弹与榴弹从近到远,覆盖了整片区域。
“轰轰轰!!”
“轰轰轰!!”
原以为躲在掩体后便安全的军阀士兵,被炸了个措手不及。
不少士兵窜了出来,又被一连强大的火力迅速收割。
两个连的进攻兵力,眨眼之间便被打了个大残。
邓本音部三师二团团长伍长安的脸色极为难看,从方才那火力来看,他判断这支军队的数量绝对不少,而且极为精锐。
不过269高地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面对这种情况,伍长安只能咬了咬牙,以添油战术驱动自己手下的兵马再次朝着269高地发起猛烈的进攻。
就在269高地打得热火朝天的时候。
另一侧!
潜行至孤鹜岭的二连、三连面对峭壁皱起了眉头。
以王庸为首,部分精壮的士兵利用钩子勾住峭壁上面的树干攀爬上去。
而后!
王庸将大铁钉依次固定在峭壁之上,确认铁钉牢固,王庸几人又制作了一个动滑轮组。
被拆解在几个木箱子中的意大利炮,通过动滑轮组艰难的往上爬升。
最后!
终于在众人的努力下,被拆解的意大利炮抵达上方。
此时,二连与三连终于在当地老百姓的带领下,走完了最为艰难的一段路程。
只要穿过这片林木!
汕城就在不远处!
而随着269高地的战火越发猛烈,二连与三连奇袭汕城的时机也在慢慢到来。
……
(活动时间:10月1日到10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