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有很多带空位的桌子,两个人吃饭,仍旧选了横排。
意外碰上?稍微闹点矛盾,有了和好契机?
其实在这种迷幻里,微微对周遭已经不怎么感兴趣了。微微稍稍想了一下,便刷手机了。
不过,一些话语来了。
微微感觉,女孩和男孩之间的的话语,是自己冲进了耳朵,
微微的耳朵,属于被动接收,大脑也属于被动处理。
微微给大脑下了指令,不要去听、不雅去按日常生活习惯去分析。
因为,她实际瞟到的,是一个穿着彩色连衣裙的黑点,和一个穿着运动服的黑点。
她用力看一眼,女孩长得眉眼漂亮她却像隔着一层雾在看。再努力看一眼,也是记不住眉眼细节。只是大脑告诉自己,那个女孩是好看的。
微微有点子烦了。
然后,微微安慰自己。
这样也好,也不用像一些人去学什么“白骨观”了。
啥也看不清,啥也没诱惑力了。
说起这“白骨观”,是个很有意思的事儿。
微微在与人社交的初期,总是被对方的外貌吸引。那时都是年轻活力的外表,微微觉得有些人的外貌,是自己的“天菜”,不好挣开那种吸引力。
正巧看了一些朋克元素的海报,上面是人类骨骼带着饰品,在激情地唱死亡摇滚类音乐。
倍感新奇。
微微便试着把让自己心动的人,看成白骨。
没想到,试了几次,还真是越来越见效。跟“天菜”交流时,谈吐得当,倒是“天菜”被自己吸引到了。
不过生活倒是失去了一些乐子。
毕竟微微那时是绝对的唯美派、很看重外貌的派别,非常喜欢任性地盯着美丽的事物或者人,很享受美丽带来的愉悦享受。
在用了一阵这种“白骨观”之后,学到一些额外的社交方式,微微对绝美认知的门槛日益提高、也熟练了社交,那种无法抗拒的沉迷,已经很难出现了。不知道哪一天,微微便无意识的、不特意使用这种“白骨观”了。再到后面,微微就因为时间的遗忘而放弃使用这个方法了。
后来不知过了多少年,机缘巧合,微微了解到,这种方法,跟F教的“白骨观”很像。
后来又不知道过了几年,微微意外看到一个成“F”故事。
故事里,一个高僧,正是悟到、精深了“白骨观”,遂成了F。
微微后来又曾听说,这种“白骨观”,练的时候要特别、格外地注意。因为在正常生活里,用心将人类视为白骨,容易在自己眼前形成白骨乱舞的感觉,容易对现实世界彻底厌弃,甚至“走火入魔”、对精神形成一些不良影响。最好,在有人指导的情况下,开展练习实践。当时的微微获知这些,有点庆幸,还好没用很长时间,自然而然就不使用了。
又轻微扫了一眼周边的环境,还是那种集体流水线进食的感觉。
微微叹口气,真的“借假修真”了。
这真是明明知道能辟谷活下去,可是,却还不能掌握,只能自己也做一台进食机器了。
吃的东西仍旧是有滋有味的,但是这种饮食滋味的体验,却是类似坐飞机时间长了,自己听到别人说话时,隔着一个世界的感觉。明知是美味,但是这美味,感觉很假。
就像这世界,明明看上去钱是很好的东西,却只是这个世界的一个当代指标,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活动时间:10月1日到10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