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大爷先干了一杯,然后开始讲述谭家菜的由来:
“听说过谭宗浚这个人吗?”
众人纷纷摇头表示不知道。
“此人原籍南粤南海县,同治十三年时高中一甲二名进士,进入京城翰林院任职,后来又担任川蜀督学,并充任江南地区的副考官。”
“谭宗浚一生酷爱美食,喜欢宴请宾客,常常在家里举办西园雅集,亲自主持烹饪,无论是炮制飞禽还是烹煮游鱼,都拿手得很。”
“他和他的儿子特意研究饮食,并且不惜重金聘请京城的名厨,从而得到了他们的烹饪技艺,将南粤菜和京城菜完美融合,形成了独特的谭家菜。”
关大爷边品酒边品尝着美味佳肴。
边给杨利民等人讲述着谭家菜的故事。
他是在帝都土生土长的人。
对帝都胡同里的那些老掉牙的故事。
了解得比别人多多了。
想当初,他可是谭家菜的常客。
几乎每逢佳肴美馔必选谭家菜。
起初,谭家菜仅作为家族内部的一道拿手好菜。
后来清朝灭亡,谭家也随之衰败。
习惯了山珍海味的他们,突然改吃馒头配红薯,肯定是不习惯的。
为了维持他们优越的生活。
谭宗浚的儿子便开始私下承办家庭宴席。
这样一来,谭家菜也就以家庭小型宴会的形式渐渐流入民间。
到了一九四九年时,谭家的几位厨师离开谭府,在果子巷开设了谭家菜馆。
一九五四年,参与公私合营,谭家菜又迁移到了西单的恩承居。
再到一九五八年,由大总管亲自安排,将谭家菜设在了帝都饭店西七楼。
他最后一次品尝谭家菜,就是在西单恩承居那里。
说起他和谭家千金令柔,俩人还算是老熟人呢。
不过自从一九四九年令柔投身公务之后,二人多年未曾相见。
“徐静平,你吃饱了吗?”
“饱了。”
“那就好。”
关大爷讲述谭家菜历史的时候。
杨利民虽在一旁听着,却并未放下筷子。
他其实对谭家菜的来源并不关心。
但是当关大爷提到几个谭家的厨师时,杨利民听见了一个熟悉的名字——何大清。
他曾在一部名叫《四合院》的电视剧中看到过这个名字。
依稀记得剧中,何大清有个儿子叫何雨柱。
在红星轧钢厂工作,担任食堂的大厨。
回头有空,他可以去红星轧钢厂附近转转。
很多年代剧中的主人公不是都喜欢靠开餐馆起家吗?
等将来政策放宽允许个人开店营业了。
他也打算申办个体营业执照,开一家餐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