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杨士奇脑海中灵光一闪,想到了一个人。
“速速去请应天府下辖上元县知县前来,他是永乐九年太子钦点的进士!”
杨士奇语气急促而低沉。
当年,太子看了他的考卷后,钦点他为进士,并让他在上元县任职历练,此人绝对是铁杆的太子党。现在这种情况下,也只有他手里有兵可以应对了。
“快去,快去!”
杨士奇再次催促道。车夫也意识到情况紧急,当下从马车上解下一匹马,飞身上马,朝着上元县疾驰而去。
杨士奇坐在马车里,面色铁青,神色阴沉地盯着前方。
此事关乎太孙,容不得半点马虎。
现在他只能期盼这个黑衣人没有发现太孙的身份,然后自行离开,这样就能省去许多麻烦。
要是他敢对太孙不利,杨士奇已经做好了准备,哪怕是拼着闹得满城风雨,他也要阻止,作为当朝辅臣,他有这个能力和决心。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那黑衣人依旧猫着腰在小院门外窥探,试图从门缝里找到一些有用的线索,比如朱棣为什么会和这个少年如此亲近。
可惜的是,朱镇一直背对着他在看书,让他一无所获,只能继续枯燥地等待。
就在这时,杨士奇听到身后传来一阵匆忙的脚步声,紧接着,一个中年男子快步走来,朝着杨士奇拱手行礼:
“杨大人,我来了。”
杨士奇转头一看,果然是上元知县。
他那紧绷的脸色这才缓和了一些,问道:
“我家丁应该都把事情跟你说了吧?”
上元知县看向小院门外的黑衣人,冷笑一声,眼中满是愤恨:
“太孙消失了十一年,承蒙太子提拔,如今谁敢让太子不痛快,我绝不放过他!哪怕是汉王,我也愿意为太子冲锋陷阵,和他斗个天翻地覆。杨大人放心,我带了一百衙役赶来,他们此刻已经分散在四周,只要那黑衣人敢有异动,立刻将他拿下。”
杨士奇满意地点点头,两人便在一旁静静地盯着。
那黑衣人终于等到了朱镇的动静。
朱镇放下书,转过身来,伸了一个大大的懒腰。
就在这一瞬间,黑衣人看清了朱镇的脸,顿时如遭雷击,整个人都懵了,身体不受控制地颤抖起来。那鼻子、嘴巴,五官和神情,与小时候的太孙简直一模一样。
他可是参与过靖难之役的人,当年的太孙他印象深刻。
“太孙?”
他在心中惊呼,
“怎么可能,这怎么可能?他十一年前就应该死了,怎么还会活着?”
黑衣人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可世间哪有如此相像之人?
再联想到朱棣经常来找这少年,他心中突然明白过来,太孙没死,眼前这个人一定就是太孙。
“杀了他,一定要杀了他,否则汉王就与皇位无缘了。”
黑衣人心中闪过这个念头,眼神变得无比凶狠。
“唰!”
黑衣人满脸阴沉,缓缓抽出腰间的刀,身上杀意凛冽。
他猛地推开朱镇家的院门,一闪身走了进去,随后又迅速将院门关上,仿佛要将朱镇与外界隔绝开来,让他成为瓮中之鳖。
杨士奇和上元知县看到这一幕,脸色瞬间变得森冷无比。
汉王的人终究还是发现太孙了,看来一场生死之战在所难免。
“动手,不留活口!”
杨士奇当机立断,语气决绝。
此刻,为了保护太孙,他已经顾不上什么明哲保身了,太孙的安危才是最重要的。
“是。”
上元知县大手一挥,原本隐藏在四周的衙役立刻现身,朝着朱镇的院子冲去。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杨士奇的目光不经意间瞥向了不远处的一道身影。
那身影龙骧虎步,每一步都带着一种威严,双眼炯炯有神,眉目间自有一股慑人的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