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时,杨士奇从院子里走了出来。他走到朱高炽面前,立刻躬身拱手道:
“恭喜太子爷,贺喜太子爷,太孙品行端正,可堪大任。”
朱高炽那胖胖的脸上顿时笑开了花,就像一朵盛开的菊花:
“是啊,他是个好孩子。”
杨士奇也不禁感叹:
“太孙在外漂泊十一年,还能保持如此心性,实在难得。”
其实,他还有一句话没说出口,那就是朱镇有成为帝王的潜质。
只是皇位之事,他不敢多言。朱高炽笑着说:
“行,咱们回去吧。今日你帮了我大忙,我请你吃饭。”
杨士奇一愣:
“在醉仙楼吃?”
朱高炽搓搓手:
“醉仙楼太贵了,咱们偷偷回去吃,在府里吃。”
杨士奇无奈地翻了个白眼:
“多谢太子隆恩。”
杨士奇离开后,朱镇又坐回桌前,继续钻研书籍。
经过刚刚与杨士奇的问答,他对自己的学识有了新的认识,这对他来说,是不小的收获。
而在皇宫之中,朱棣却忙得焦头烂额。
自从把太子赶出皇宫后,所有的国政都堆积在他的尚书房里。
起初的几日,他还能勉强拖着,可随着时间推移,政务越来越多,他不得不处理,这一堆事务把他累得够呛,这也是他这些天没能去找朱镇的原因。
朱棣正在处理公务,几个官员跪在地上,被他批得头都不敢抬。
这时,锦衣卫纪纲匆匆走进尚书房。他弓着腰,神色凝重,宛如一块沉甸甸的乌云。
纪纲本就是个令人敬畏的狠角色,他此刻的神情,无疑在告诉朱棣,接下来要说的事情至关重要。
朱棣立刻心领神会,大手一挥:
“都滚出去!”
那几个官员如蒙大赦,连带着尚书房里伺候的宫女太监,迅速退了出去。
纪纲见人都走光了,这才关上门,压低声音说道:
“皇爷,锦衣卫追查十一年前的事,一路追寻,甚至到了扬州,才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老头。”
朱棣眉头一皱:
“好家伙,藏得够深啊,都跑到扬州去了,看来十一年前那些人手段不简单。”
他冷笑一声:
“那老头说了什么?”
纪纲神色严肃:
“那老头说,十一年前,为了躲避靖难之乱,他带着全家逃出应天府,在郊外的乱葬岗,他亲眼看见两个将士把一个孩子扔到里面。”
朱棣听了,眉头瞬间皱成了一个“川”字。
他心中一惊,难道这就是朱镇身世的线索?
朱镇确实是从乱葬岗被养父母抱走的,两个将士扔孩子在乱葬岗,这二者似乎能对上。
正常人家,孩子去世都是父母料理后事,哪有将士来扔的?